新学期,杭城多所学校发布新课表,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对于初中学校来说,这一改革并非简单的“延长活动时间”,而是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课间体系。
与小学相比,初中课间15分钟更注重“精准供给”,各校倾听学生的需求,在提供一定引导和建议的同时,也给足自由时空,让课间15分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赋能时刻”。
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优化课间活动时间
今年,在浙江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介绍,我省将指导各地优化中小学课间作息时间,鼓励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表示,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浙江将鼓励各地各校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各校依据校情、学情,统筹考虑上午下午课时数,大课间活动、午餐时间和在校学习时长等因素,积极稳妥调整作息时间表,优化课间活动时间。”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让课间调整工作更为稳妥,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试点先行,设置至少一个月的课间时长调整准备期。
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的同时,省教育厅也要求各地各校丰富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
新学期开始前,全省各地就已经在积极开展课间15分钟改革。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上城区就组织了中小学“活力校园·健康领航”先行学校申报,有50余所中小学申报。这项申报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展开,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鼓励学校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一是试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包括体育活动课)。该负责人表示,每个学校的场地和师资等情况不同,因此不做统一的硬性要求。“以课间15分钟为例,参与申报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稳妥调整作息时间表,精准优化课间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据了解,课间15分钟,将在这个新学期覆盖到上城区内所有学校。
杭州市拱墅区在新学期全面推行“课间15分钟”活动。各学校在不影响课程安排、午休时间、体育运动时间以及上学、放学时间的基础上“挤”出5分钟,具体包括将午餐时间延后10分钟,将大课间活动优化成午间和放学前各一次等。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做好课间巡视,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课间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具有重要意义。”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延长课间活动时间,是拱墅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充足的课间活动时间,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从时间延长到精准赋能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既渴望自主选择,又面临学业压力;既需要释放活力,又亟需心理减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州多所初中学校率先启动课间15分钟改革,通过分层设计、精准供给和动态优化,探索了适合初中生的课间15分钟。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的同学们在课间玩飞盘 图片由学校提供
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杭州天杭教育集团就启用了新课表,将课间时间调整为15分钟。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天杭的课间改革基于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各校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量身定制的设计。校长张琦介绍,如初中部的课间15分钟,学校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就近原则,为不同年级设计了专属的活动场域。
七年级学生仍保留小学阶段的活泼特质,九年级则面临中考压力,八年级处于过渡期。基于此,天杭通过空间与资源的重构,构建了“分年级场域+自主选择”的弹性课间体系。
例如,七年级教室位于低楼层,前方就有空旷场地和篮球场,学生步行30秒内即可到达户外活动区,自由取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飞盘等器材,随时开展活动;八年级位于中楼层,上下楼梯耗时较长,学校便将每层的空置教室改造为多功能活动室,如解压室、棋类室、小球活动室等,满足学生的社交与减压需求;九年级教室靠近操场,学校在操场上增设了引体向上架等体能训练角,学生既可自主组队练习中考项目,也可进行投篮、足球等轻松活动。这种分层场域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就近需求,还激活了校园边角空间的育人价值。
在校长张琦看来,与小学课间相比,初中课间更注重同学们的放松减压与适度活动。既提供飞盘、棋类等引导性选项,也保留独处、逛校园、聊天等个性化空间。这种差异化设计,也是对青春期学生“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需求的回应。
课间活动器材的供给也在不断迭代。学校初期采购的飞盘、棋类和减压小装备深受学生欢迎,老师们也在根据试行后的反馈持续更新设备。为了保障课间的完整性,天杭将每节课从45分钟压缩至40分钟,倒逼教师提升课堂效率。
除了分层设计,初中学校在推进课间15分钟改革时,也更注重精准供给,让动静结合。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的同学们在课间下棋 图片由学校提供
“确保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同时通过适当的引导,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既有‘动’的体育项目,也有‘静’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15分钟内真正实现身心的放松,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副校长戴灿华介绍,学校计划进一步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更科学地利用这段休息时间。例如,学校将推出“课间吉尼斯”活动,利用校园宽敞的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跳绳、俯卧撑、金鸡独立等趣味体育小比赛;同时,还将设置五子棋、英语角、“同一首歌”等活动。此外,学校还计划通过广播站播放音乐、新闻和故事,为课间增添轻松愉悦的氛围。
“初中生对课间需求更多是放松、减压、护眼为主。”杭州市采荷中学校长赵志英介绍,课间扩容是一项深得师生点赞的举措,采中一直有个时间段叫“放空时间”,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自由活动。现在结合课间扩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秉持“安全筑基、健康赋能、张弛有度、自主选择”的核心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真意课间”。
杭州市采荷中学的同学们在课间玩纸飞机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为此,学校整合了大课间、午休、体锻和课间15分钟,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在校园安全的基础上,构建了零隐患、高防护的交互空间,如运动健康舱、荷乐不为智慧农场、文学创意空间、科创未来空间等,并计划充分利用墙面空间,打造更多安全健康导向的复合场景。
在活动内容方面,学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融合了运动、心理、社交等多维健康要素,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融入球类、集体舞等运动项目。课间延长,也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这对青少年交往互动需求很有帮助。学校通过开辟情绪涂鸦板、社交协作墙等方式,让学生在课间既能释放压力,又能提升社交能力。
课间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切换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是一个难点。为此,学校倡导“短时、高频、互动”的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疲劳、提升活力。同时,学校也发出“课间活动征集令”,通过师生头脑风暴,共同设计“课间破冰小游戏”。
在老师们看来,课间时长如何安排,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来安排。
学校把课间时间充分交给学生,一方面做好硬件保障,如改造厕所、增加饮水机数量并提高水流速度,最大力度保障活动时间的充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调研和座谈,了解学生需求,指导学生做法,15分钟课间“三规定三倡导”模式(规定动作为课前准备、如厕、灌水;提倡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此外,学校还出台了针对性保障措施,如值周老师课间巡视制度确保老师按时下课,各班增设安全小卫士负责应急情况上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课间时光。
课间15分钟试行后,老师们有意外收获。杭州天杭教育集团的老师发现,一些学生的自律性强了——原本在上课铃打响后急匆匆冲进教室学生,现在会提前几分钟自觉回班准备下节课。而释放活力后的学生,在下一节课中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同学们不断改良各种课间小游戏玩法,飞盘由标准投掷衍生出“团队接力赛”“战术攻防战”等新玩法,激发了创造力和协作意识;围棋、象棋成为跨班、混龄同学交往的媒介;九年级学生则利用引体向上架自主开展“小组挑战”,将中考训练转化为同伴互助的集体仪式。当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权后,课间从“被动休息”变为一个为“自我赋能”的成长契机。
改革也面临挑战。
课间15分钟改革,一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仍有一些学校在观望和改良方案中。
一位初中校长表示,目前的困难在于初中学科多,任务重,时间紧张,在学生在校总时长不增加的情况下延长课间,时间捉襟见肘,而且可能会面临压缩自习课或其他活动时间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初中生源迎来高峰,学生数较多,校园活动空间有限,课间时间延长后,大量学生同时活动可能会导致场地拥挤,也给老师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还有老师指出,课间改革的关键在于确保学生的课间不被占用,避免因教师拖堂而压缩学生的休息时间,切实保障15分钟课间能够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为了让15分钟的课间发挥最大效益,多所学校正在进一步调整方案,找到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平衡点,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后再全面推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