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以“三庭一院”支点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杭州中院“法护营商”三庭开放日活动侧记

    潮新闻 见习记者 蓝昕宇 通讯员 滕腾2025-02-21 11:35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杭州中院举行“法护营商”三庭开放日活动,27名法官宣誓忠于宪法。
    02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迁入新址,打造专业化审判矩阵,服务营商环境。
    03国际商事法庭处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权益,积极营造公平透明的国际化法治营商环境。
    04杭州破产法庭助力289家企业脱困重生,通过数字大脑系统简化破产流程,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05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以“专新智治”为方向,集中管辖跨领域知识产权纠纷,探索“先行判决+临时禁令”新模式,有效保护创新。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在杭州法院“法护营商”三庭开放日活动的现场,27名员额法官面对国旗整齐列队,在50多名与会嘉宾的见证下,面向宪法,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据悉,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营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系统集成的专业化审判矩阵,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破产法庭、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已迁入新址集中办公。

    从之江路768号到涵秀弄33号,“三庭”的设立又是杭州中院打造专业化审判矩阵、服务营商环境的一次全新探索。它都有哪些功能?又承载着什么样的使命?

    上午九点整,记者跟随法院讲解员参观了新的办公地点,并聆听“三庭”的“前世今生”。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

    踏入新办公楼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非诉多元解纷专区”,各类调解力量入驻现场办公,以律师调解、仲裁调解等为代表的市场化调解和以老法官调解为代表的公益调解等多元解纷专窗标志醒目。讲解员吴媛媛介绍说“这样的窗口设置,有利于融合各类解纷力量协同发力,一站式满足当事人多元化解纷需求。”

    一楼还配有九个审判庭与三个调解室。来到法庭的二楼,一侧是杭州国际商事法庭的办公区。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2023年3月16日,法庭揭牌次日,敲响‘第一槌’。”吴媛媛介绍说。

    据了解,这是一桩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法官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国内法律相关规定,最终判决,外方当事人胜诉。该案的圆满审结向国际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公平透明的国际化法治营商环境。

    往后的一年多里,杭州国际商事法庭的法官们,始终坚持精品战略,推进裁判规则精细化、类型化,将复杂难懂的国际商事法律条文,一件件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保障。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承建最高院指定建设的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网。法庭依托数智国商系统,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在线多元解纷服务。” 吴媛媛说。

    涉外民商事案件往往面临送达难、法律适用难、当事人跨境应诉难等问题,为解决审判实践中的难点堵点,杭州国际商事法庭依托数字赋能,不断创新审判机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

    现场,吴媛媛向我们展示了数智国商系统,蓝色的页面中,设置围绕国际商事解纷特色需求,为中外当事人提供电子送达、在线委托授权、在线庭审、在线委托翻译和域外法查明等便利化操作。

    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的一起境外委托理财纠纷,就是通过该系统成功调解的。彼时,经涉外专业调解后,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并请求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司法确认。法庭经听证核实后,当日作出裁定,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最大限度降低了双方诉讼成本。

    “精品战略、数智赋能,杭州国商法庭一直朝着致力于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的目标努力。”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池海江说。

    在法庭的党建文化墙上,记者看到一朵朵涌澎湃的浪花雕塑,仿佛诉说着,杭州国际商事法庭以“弄潮儿”精神勇立潮头,争当涉外审判“头雁”。

    助力市场主体涅槃重生

    二楼的另一侧是杭州破产法庭,迎面而来的展示墙上,“破晓”两个字熠熠生辉,池海江告诉记者,这两个字取自《道德经》的“破而后立晓喻新生”,“‘破晓’不仅是法庭的使命担当,更是一个个市场主体涅槃重生的真实写照。”

    某汽车公司是杭州的知名车企,产量高峰时超过6万台,后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杭州破产法庭创新探索预重整转重整,成功帮助企业化解债务63亿余元,盘活存量工业用地1100余亩,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杭州破产法庭引领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破”与“立”,助力289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脱困重生,促进2736家无挽救希望的企业快速出清。

    2021年上线的数字大脑,已导入企业破产案件8000余件,管理人线上办理各项业务9万余项。破产流程中查询、反馈、响应、审批,只需要点点手指,就能跃然屏幕之上,“过去需要长时间跑的流程,现在指尖就能闭环。”

    驻足工作展示墙前,一张张照片在灯光下流转光华。“每张照片都象征着破茧重生的轨迹。”池海江副院长说。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走上三楼,迎面而来的是“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形象墙,蓝白相间的墙面,镂空窗格拼接成“ip”图样,窗格中藏着芯片、生物分子、二进制代码的小模型,仿佛在诉说着创新的力量。

    作为全国首批、浙江省首个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以“专新智治”为工作方向,集中管辖跨领域、专业性强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法庭汇聚47名技术调查官,涵盖机械、化学、电力、计算机、生物等领域的专家,为技术事实查明提供强力支撑。从微信小程序到元宇宙侵权,从虚拟数字人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一个个前沿的、尖端的案例在这里审判。

    “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成本高是知识产权维权的痛点、难点。对此,法庭通过举证妨碍推定、文书提供命令等证据规则,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降低权利人举证难度,提升救济的时效性。

    吴媛媛介绍说,“蓝月传奇”案就是一则典型案例,考虑到游戏的生命周期短,如果等待全案生效判决,原告的损失可能将难以弥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率先探索“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的新模式,就“停止侵权”的部分诉讼请求作出先行判决,并发出“责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临时禁令裁定,有效解决权利保护滞后问题。

    “专”在于精专,“新”在于创新,“智”在于数智,“治”在于治理。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不仅是一个司法平台,更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的三庭加上互联网法院,形成全国少有、全省独有的“三庭一院”专业化审判矩阵,高度契合了杭州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

    池海江介绍说:“实践中,三个法庭办理的案件多为涉企案件,案件内容又常有交叉,同一个案子既涉及知识产权争议,又有破产的内容,案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由于裁量对象、标准不统一,审判起来耗时耗力又耗人。”

    三庭集中办公,可以实现跨专业、跨庭室交叉融合处理,协同合力、攥指成拳, 补足了专业法庭的局限性,实现了审判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审判效率的显著提升,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