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浙江绿茶暨温州早茶开采活动现场 郭婧 摄
人类对春茶的追逐,本质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味觉进化史。
唐代以前,茶因苦涩被视为药草,直到陆羽在《茶经》中划时代提出“采茶在春”,中国人的饮品味蕾才真正觉醒。
春茶的鲜甜密码藏于氨基酸——茶树在寒冬中积蓄的“鲜味弹药”,而夏秋茶因快速生长导致纤维粗硬、养分稀释。这一发现,让春茶从“药饮”跃升为“日用”,开启了中国茶的黄金时代。从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到冲泡品饮,茶的进阶之路,也是对茶之本味的回归。
海南五指山早春茶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春茶的版图,实则是一场由纬度、海拔与季风联袂的风味演出。
当北国尚在冰封,海南岛已奏响春茶第一乐章。通常而言,动物是越冷的地方体型越大,而植物则是越热的地方体量越大。低纬度赋予海南岛全年17℃以上的平均气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所以就有了最早“破局”的海南大叶种,一种号称叶比脸还大的茶。
这里有中国唯一座活火山——五指山,火山岩风化而成的富铁土壤,50余种矿物质为茶树注入独特“岩骨感”。这里,茶树无需冬眠,四季轮转皆为生长季。1月的白沙陨石坑茶园,新芽已裹挟着热带阳光的炽烈破土,成就“华夏第一早春茶”的传奇。
热带风情赋予这里的茶浓郁的香味及滋味,以大叶种制成的五指山红茶,据说香气为甜蜜香、五谷香及红薯烤香,其滋味更是比长江流域的红茶醇厚。
贵州湄潭县永兴镇“中国茶海”景区 图源视觉中国
随后,云贵高原开始上演一场由海拔差导演的“时间折叠”。
冷暖气团在乌蒙山上方的云贵准静止锋上交锋,并止步于此,造就了四季如春的昆明,也造就了“天无三日晴”的贵州。贵州普安,地下煤层悄然释放热能,元旦时分茶树已抽新芽,“黔茶第一鲜”普安早茶带着煤山腐殖质的滋养厚重登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在此出土,印证云贵高原是茶树演化的天然实验室。这里是茶叶的故乡,同样也是中国除海南以外,茶叶最早上市的区域。
到了2月上旬,普安以北300公里的“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也开始采摘早春茶。
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宜宾以“冬暖春早”的亚热带气候,催生早春茶的清冽。向北,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碰撞,雅安蒙顶山矗立于“华西雨屏”中心,暖湿气流在蒙顶山“喇叭口”抬升,年降水超200天。雨水与云雾交织,塑造“天漏之地”的温润茶性。《本草纲目》中记载:“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这里的“温”字,实为雨水与季风合谋的生化奇迹。
雅安蒙顶山茶园 图源视觉中国
当四川东南部的春茶被采摘完毕后,到二月下旬,云南普洱进入繁忙的采摘期。
勐海1800米古茶园中,茶树与苔藓、松萝共生,紫外线强度比平原高40%,刺激生成防御性茶多酚。虽然大部分红茶在春夏秋三季都有出品,但春季头摘茶青制作而成的红茶,滋味鲜甜,叶片有花香,一直是价值最高的,所以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也被视作收采的黄金窗口期。新茶烈如刀,陈化十年后却醇厚如蜜——这是高海拔昼夜温差锁住的糖分与氨基酸的缓慢博弈。
进入三月中旬,就进入了春季绿茶大面积采摘的狂欢。杭州西湖龙井、峨眉竹叶青、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庐山云雾茶等等都同时发力。
中国春茶的版图,像一幅用经纬线编织的风味地图。北纬30°黄金产茶带(杭州、黄山、恩施等地)集中了90%的中国名茶,但若细究,每一寸土地的“性格”都截然不同。
在杭州西湖的丘陵地带,茶树生长于酸性红壤中,年均17℃的温和气温与1700小时的年日照,让龙井茶的“豆香”有了科学依据:低温弱光抑制茶多酚合成,氨基酸含量飙升,丙氨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37%,入口如咬破青豆的迸裂鲜爽。而太湖洞庭山的云雾,则为碧螺春披上白毫,成就了“吓煞人香”的传说。
狮峰龙井茶园基地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供图
杭州龙井茶基地龙坞茶镇航拍图 图源视觉中国
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处于北纬35°的山东日照迎来春茶采摘,作为中国最北端的茶叶产区,充裕休眠期让茶叶历经冰雪淬炼,积攒了更为丰富的养分。茶叶积累双倍儿茶素,淬炼出比南方茶浓郁13.7%的碧绿滋味,尤其适合“颜控”——不喜欢江南地区出产的那些绿中微呈黄色的茶叶。
之后,就进入中国农历的立夏了,狭义上的春茶采摘便宣告结束。
但在中国最重要的茶产区之一——福建,4月底到5月初,春茶的采摘正当时。制作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以及临近的潮汕凤凰单枞茶的茶青,都要等到此时摘取。它们同为发酵茶,只是发酵深度不同,都要等到茶叶中的氨基酸和多酚达到某种平衡,才是最佳——茶氨酸决定口味,而茶多酚经受发酵,才能产生香味。岩茶立夏才采摘,看似错过春茶黄金期,实则用火焙工艺将春天炼成了“岩骨花香”。
茶树的生长、分布、茶叶质量的高低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密林,溪谷,山石,云雾。当茶汤在口中漫延,那些藏在叶片脉络里的山川意韵便忽而在舌尖重现。
湖北恩施鹤峰木耳山茶园 图源视觉中国
难怪常有人说,想要与自然建立起联结,味觉体验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目之所及的山涧草木与阳光雾霭,都凝结在嫩芽之中,翻腾在掌心之间,最终铺展在舌尖之上。
从北纬18°的海南白沙绿茶到北纬37°的崂山绿茶,中国茶人通过“顺天时、择地利”的生态种植智慧,将自然条件的约束转化为风味多样性的源泉。下一次举杯时,舌尖掠过的不仅是鲜爽,更是江南的烟雨、武夷的岩壁、云南的密林。毕竟,最好的春茶,永远刻有山川湖海的滋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