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报关注︱吴兴:城市向新而兴 生活向美而行

    潮新闻 杨斌英 王晨曦2025-02-18 23:51全网传播量840
    00:00
    00:00
    012024年,湖州吴兴历史街区改造保留2万平方米江南老街原貌,700余栋建筑修缮,重焕光彩,引领文保新风尚。
    02吴兴新增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3个,湖东街道入选全省首批街道全域未来社区试点,推动未来社区建设。
    032024年底,沪苏湖高铁开通,缩短吴兴与长三角核心城市距离,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04吴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东华村采用绿色低碳建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05吴兴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建成725座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6%以上,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历史街区改造亮点频现,小西街有机更新引领文保新风尚,2万平方米江南老街原貌得以保留,700余栋建筑精心修缮,重焕光彩;未来社区建设捷报频传,新增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3个,湖东街道入选全省首批街道全域未来社区试点;新改建公园绿地9.8公顷,建成“美丽小区”28个、“美丽街巷”15条……2024年,湖州吴兴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肌理,有机更新接连演绎蝶变跃升。

    城市向新而行,生活向美而行。吴兴,地处长三角之心,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鸣,共同谱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2024年底,沪苏湖高铁呼啸而至,吴兴发展开启了新征程。这条铁路不仅缩短了吴兴与长三角核心城市间的距离,更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

    宏图新启,战鼓催征。刚刚召开的吴兴区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实干争先建设更高水平新青年吴兴”的奋斗目标。从春天里再出发,吴兴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全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美好家园。

    文化传承 留住老街“根”与“魂”

    立春时节,从闹市区慢慢拐进湖州市吴兴主城区小西街,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古老的青石板路透着岁月的痕迹,脚下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千年的传承。那些张挂在街头的“如意”“喜乐”“福来”红色对联,如一道道温暖的风景线,映衬着斑驳的青砖墙面,空气中的年味还未散去,似乎每一个角落都在静静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小西街夜景(图片由吴兴区朝阳街道提供)

    老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独特的记忆与时光。近年来,吴兴区朝阳街道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兼顾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与产业焕新,让小西街历史街区焕然一新。“以前这里卫生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匮乏,现在开了咖啡馆、陶艺店、美术馆、城市书房等,也让更多人走进老街、沉淀情感。”小西街原住民钟老师,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他这样感慨道。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老街原貌,小西街坚持“修旧如旧、留改拆并举”原则,聘请古建专家,采用传统工法对钮氏状元厅等重点建筑进行精心修复。同时,创新设立“样板房”修缮试点,“一栋一设计、一院一方案”,完成了700余栋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修缮后的房屋,既保留了江南老街的韵味,又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老街的有机更新不仅是外观的修复,更重要的是业态的升级与文化的重塑。傍晚时分,飞英街道北宁长巷逐渐被晚霞染成了温暖的橙色,灯光点亮,整个街区开始变得生机勃勃。餐馆的门前排起了长队,香味四溢的当地美食让人胃口大开。街头艺人手中的吉他轻轻拨动,悠扬的音乐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很难想象,以前的北宁长巷却是另一番光景。过去,北宁长巷因位置相对隐蔽,人流量少,加上建筑外墙老旧、乱停车现象严重,曾被当地居民视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如今的北宁长巷,各种店铺业态汇聚,文创店、咖啡馆、奶茶店、餐饮店的人气都在持续攀升。飞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美丽街巷”改造与提升,努力在盘活特色老街小巷中为城市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日新月异中,吴兴的城市更新,实现了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

    整治环境 描绘乡村“美”与“韵”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走进吴兴区东林镇东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新农房,处处传递美丽乡村“生态绿色”的理念。在东华村,“绿色”不仅体现在扮靓绿水青山、美丽田园,更体现在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村里全部使用绿色低碳建材,党群服务中心采用先进被动房节能技术,进一步传递农村新居绿色理念。

    吴兴美丽乡村俯瞰图 何伟卫 摄

    东华村是吴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吴兴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持续打造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文化特色鲜明、群众生活幸福的现代化秀美新乡村。2024年,吴兴区道场乡菰城村、施家桥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工程第一等次。

    为了让村庄变得更美,吴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推进提升行政村覆盖率及出水水质达标率、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标准化运维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环境真是大变样啊,我们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喜欢来这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这美丽的景色,感觉心情都舒畅多了。”在吴兴区埭溪镇,村民们说起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感慨万千,经过系统化污水治理后,这里河水变清了,空气变好了,村貌焕然一新。

    2024年以来,吴兴区住建局按照“水清、无味、点绿、景美”的八字方针,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为污水治理建设目标,积极推进4个农村生活污水绿色处理设施和4个零直排村创建工作。在污水治理过程中,该局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运维,实现运维全过程核查,实现治理精细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吴兴区已建成72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高达96%以上,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为村民提供了干净的生活用水。

    实现真正的生态宜居需要在多个领域协同发力。除了在“水”上下功夫,吴兴区在治气上持续发力,构筑全方位的生态屏障。吴兴区月河街道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专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大整治大提升”排查专项行动,排查点位240个,排查问题总数57项。同时,加大抑尘服务力度,对环城南路、建设路等关键路段实行16小时保洁保湿,累计洒水降尘600余次。在河道治理方面,完成菜花泾风雅蘋洲段驳岸5处36米破损堤岸修复工程,消除河道水利设施的安全隐患,并定期开展蓝藻打捞、水面保洁等500余次,提高河道综合环境治理能力。

    绿水青山间,吴兴的城市更新,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吴兴区东林镇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展现的美丽乡村风貌 陈斌康 摄

    安居乐居 提升生活“质”与“感”

    走进吴兴环渚街道金龙家苑社区,晨曦轻洒,阳光穿透青翠树叶,在小区步道上留下斑驳光影,老人们在无障碍通道散步,孩子们在新建的儿童乐园嬉戏,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社区的人性化设计。为了让居民生活更便利,社区积极推进再生资源一站式“回收吧”建设,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有效引导辖区居民自行进行再生资源积分兑换。这一系列贴心的设施改造和服务升级,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安居方能乐业,宜居始于用心。近年来,吴兴区以“让居民安居,更要乐居”为目标,扎实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从智能管理、公共服务优化到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更让现代化、智慧化的便捷生活触手可及。

    吴兴区织里镇大邾未来社区作为该镇首个旧改类普惠型未来社区,依托织里镇卫生院振兴分院建立智慧社区服务站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维度的健康关怀。配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功能、送餐服务。结合百姓健身房、邻里共享空间,利用现有滨水步道、共享庭院,打造大邾家门口的室外运动场地和室外健身设施,丰富全龄人群的健身活动生活。同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础上,启用“亲邻小屋”调解邻里纠纷,提高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大邾未来社区全龄共享活动室 (图片由吴兴区织里镇提供)

    截至目前,吴兴区已有34个社区入选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其中新建类4个、旧改类30个,未来社区创建覆盖率达到40%以上。2024年5月,吴兴区湖东街道入选省级首批街区式全域未来社区试点。

    家门口的集市点燃城市烟火气。吴兴区月河街道依托望园国际青年人才社区新阵地,突出“吴兴新青年”特色,组织辖区内企业、学校、青年创业者等社会力量,打造“周末集市”品牌。特色集市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里成为集休闲、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温馨家园。

    “周末集市”重燃城市烟火气 (图片由吴兴区月河街道提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兴区首创“4+N共富积分”运营体系,鼓励居民通过环保行动、邻里互助、社区志愿服务等获得积分,兑换社区福利,提高居民参与感和归属感。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一年。步履不停,奋斗不止,吴兴区将坚持“城市更新+生态治理”双轮驱动,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生态环境更优、城市品质更高、百姓生活更美。

    吴兴区未来社区俯瞰图 (图片由吴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