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的雷公鞭、敖丙的双锤,现实中真的有?
燃爆全球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天再传好消息——以总票房(含预售)120.51亿亿)的成绩,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
不少杭州读者发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工美馆”)里竟然藏着电影角色的同款或类似兵器——哪吒的混天绫、敖丙的双锤、申公豹的雷公鞭,甚至还有无量仙翁、鹤童鹿童的身影,这其中的知识点,也是干活满满,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哪吒闹海的故事】
大家所熟知的“哪吒闹海”故事,大部分来自明代成书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陈塘关哪吒出世》一回。不同于电影中的“藕饼CP”,传统叙事中哪吒对蛮横的龙王三太子毫不留情,一招秒杀。
现代吴航程哪吒闹海东阳木雕台屏,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工美馆馆藏的一件东阳木雕台屏,就雕刻了《哪吒闹海》的生动一幕:哪吒骑在龙头之上,身披混天绫,举起乾坤圈,似乎马上就要对龙头落下重重一击,右侧鱼精虾将则仓皇奔逃。
【无量仙翁的原型】
电影中无量仙翁的原型,很多观众猜测是“寿星公”。寿星公本为南极仙翁,源于人类早期的星象崇拜,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广额长须、笑容慈祥,手中持长杖、捧寿桃的老者形象,身旁常伴仙鹤、瑞鹿,象征长寿。
在工美馆,也能找到一位“寿星公”。
这是一款象牙寿星座龙纹套球,底座为手持拐杖、捧寿桃的寿星,顶部牙球分多层,均可转动,最外层浮雕龙纹,内层均为几何形镂空装饰,可谓巧夺天工。
据《格古要论》载,象牙球早在宋时就已出现,当时被称为“鬼工球”。
晚清民国象牙寿星座龙纹套球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鹤童和鹿童】
电影中还有两位“顶配”,鹤童、鹿童,无量仙翁座下最忠诚的弟子。
其实,鹤与鹿两种动物,在寿星图像中的确常伴左右。古人以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象征吉祥,鹿与“禄”谐音,寓意福禄双全。
中国扇博物馆馆藏一款扇袋,就非常经典。白色为底,彩色打籽绣鹿鹤同春图。古时,白鹿出现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瑞兆,“鹿鹤”又谐音“六合”,“鹿鹤同春”便有祈求六合同春、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增添了长寿之意。
近代打籽绣鹿鹤同春扇袋 中国扇博物馆藏
【敖丙的大锤子】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战斗场面刺激非凡,各种武器轮番上阵,在工美馆里,也能找到这些兵器的真实版本。
电影中的敖丙拿着一对海蓝色的大锤子当武器,被网友笑称为“海盐棒棒糖”。这类大锤在影视剧或小说中经常出现,那么现实中的锤类武器究竟长什么样呢?
来看看自中国刀剪剑博物的“骨朵”。
“骨朵”是一种砸击兵器,由一根柄杆顶端连缀一枚膨出的骨朵头而成,长得很像“棒棒糖”。根据出土实物,骨朵多见于辽金时期,“骨朵”一词也很可能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不过,相比电影,这款“骨朵”兵器个头非常迷你。
一般骨朵头的直径不超过6厘米,形状大致可分三种:蒺藜形、蒜头形、沙袋形。就比如馆藏的这件辽代铜骨朵,仅长40厘米,头直径也只有6厘米。
辽代铜骨朵长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敖光的龙牙刀】
电影里,敖丙的父亲敖光可谓惊艳亮相,那把造型独特的“龙牙刀”也同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据工美馆介绍,其实这款“龙牙刀”的造型设计,融合了两种不同的兵器。
前半部分参考了商代青铜刀,曲脊平缓,刀口平整,前锋翘起,脊饰锯齿纹。
仿商代短柄翘首铜刀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后半部分采用龙吞口设计,这种造型盛行于明清时期,在各类武器上均有出现。
明代龙吞双手刀长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电影中陈塘关军队和海兽作战时使用的武器,叫做长戟。
戟,是戈与矛的结合体。
从商周到秦汉,戈都是一种广泛装备军队的主战武器,士兵们挥舞长戈,既能勾啄进攻,又可推挡防御,是非常趁手的利器。因为超强的存在感,戈也直接成为战争的代名词,比如“金戈铁马、大动干戈”等等。
战国青铜戈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当戈与矛结合到一起,就成了戟。在远古时期的车战中,这种复合型长兵器使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到汉代,用铁制作的戟简化成“卜”字形,但仍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汉铁戟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申公豹的雷公鞭】
每当申公豹操控雷公鞭时,场面就会相当炫酷。
不过,古代的鞭,可没办法有这种电流效果。作为短兵器械的一种,它多为铜制或铁制。
铁制砸击兵器,鞭身作竹节形,龙头形吞口。这一类兵器,使用方式与上面介绍的“骨朵”类似。还有些制作工序颇讲究的异形铁鞭,大多作赏玩用途。
明代龙头竹节铁鞭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雷火鞭,是复合型兵器,既可以作为打砸器,又可以作为火药武器。鞭身圆柱形,呈竹节状,近格处有一圆孔,可装填火药。
明代雷火鞭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藏
【哪吒的混天绫】
哪吒的混天绫,是他最具标志性的神器之一。混天绫是一条七尺长的红绫,能自动捆绑敌人、改变长度,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
那么“绫”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人们会用“绫罗绸缎”来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排在最前面的“绫”,是一种素面花纹的丝织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斜纹。望之如冰凌,故得名“绫”。
清代米白地暗盘纹绫料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清代宝蓝地素纹绫料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正在工美馆一楼热展的“三丝而行·清代江南三织造文化展”中,就有许多以“绫”作为材质的古代精美织物,此“绫”虽无法腾云驾雾,却承载着千年的工艺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