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书写健康为民的初心答卷!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2024年亮点回眸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刘金平 通讯员 蒋立明 陈炯锋 竺静2025-02-14 04:16全网传播量5709
00:00
00:00

披荆斩棘勇毅行,砥砺奋进谋发展。2024年,对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而言,是全力奋斗与创新突破并存的一年,是攻坚克难与锐意进取并重的一年。回望这一年,上医人坚持党建引领,在学科建设、医学科研、人才引育、慢病管理、优质服务、医院文化等领域均取得不俗的成绩,证明了其直面挑战的魄力、一往无前的定力、攻坚克难的毅力,更点燃了全员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动力,从而为“青春之城”建设贡献上医人的健康力量!

按下“快进键”

培育“百花齐放”的学科团队

2024年6月21日至23日,为期3天的202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微波消融大师学术交流会议在上虞召开,国内外肿瘤介入治疗领域数百位顶尖专家汇聚“青春之城”,共绘肿瘤介入新篇章。这是该项国内档次最高的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标志着上虞人民医院超声医学在业内的地位。

以学科建设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上虞人民医院秉持“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按下学科建设的“快进键”,发出了提升技术、加快发展的“最强音”,各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超声医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跳出超声检查的局限,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临床医生的系统思维积极参与超声引导下肿瘤微创诊治。成熟开展经皮肝脏肿瘤微波(射频)消融术,经皮甲状腺肿瘤消融术,甲状腺、淋巴结、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术,乳腺肿瘤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乳腺囊肿、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经皮肝肾组织、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等一系列超声介入术,年实施微创介入诊治1760例。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从无到有,技术日趋精湛。科室年均开展手术500余台,其中急性闭塞血管开通术、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椎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神经介入手术200多台,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2024年5月,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急性闭塞血管开通术。74岁的患者从入院时意识模糊、左侧肢体瘫痪到谈笑风生、肢体活动自如,家属连声称赞:“这也太神奇了。”

血管外科年均开展1000余台手术,其中400多台为血管腔内手术,在多个领域填补区内空白,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先进水平。七旬老人顾大爷因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伴巨大穿透性溃疡,随时有破裂致生命危险,血管外科团队采用主动脉腔内隔绝+原位开窗技术,精准“拆弹”。重获“心”生后,老人当场手写感谢信致敬医者。

学科建设进入快车道。消化内科、检验学科分别成为绍兴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绍兴市创新学科,心内科、骨科、泌尿外科跻身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肿瘤内科获“2024中国肿瘤营养基层500强优秀基地”称号,肿瘤科入选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将2.7余万名肿瘤患者纳入肿瘤诊治中心全流程管理。

各专科建设百花齐放,刷新了医疗服务的“幸福指数”。

乳腺外科将无充气腋窝入路甲状腺手术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2024年7月,省内最前沿、最全面、最深入的甲状腺疾病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十三届“浙人无痕”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高级研修班暨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预防及控制专委会第四届学术会议在虞召开。胸外科的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成为主流,已成熟开展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等。血管外科、烧伤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足踝外科等组成的慢性创面修复团队,在压疮和慢性创面修复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学科建设的成效还在联合救治上得以充分显现,一年中,多学科合作成功抢救HELLP综合征产妇、急性脑梗、急性卒中等急危病人5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围绕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医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引进前沿医疗技术装备,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国际顶尖3.0T磁共振—西门子MAGNETOMVida系统的引进,实现了上虞地区医疗检查新突破。GE公司全新一代256排512层Apex量子平台CT(RevolutionApexExpert)和海扶刀的引进,开启了全新影像诊疗的人工智能和超声肿瘤治疗时代。绍兴市首台U-路120w旗舰版光纤铥激光设备的引进,让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再添“利器”,成功为患者实施前列腺剜除微创术,全程几乎“零出血”……

海阔凭鱼跃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新技术涌现频率越来越快,要保持医院学科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

上虞人民医院党委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专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筑巢引凤招揽高层次人才,想方设法用好现有人才,持续不断培养优秀青年骨干,多措并举打造“引得进、育得优、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推出“三航人才培养工程”(即“123人才培养工程”),5年内分批培养领航人才10名、远航人才20名、启航人才30名。去年引进博士生1名,培育博士生2名,取得了人才工作的新突破。

医院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加快临床诊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多渠道筹资设立学科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临床研究等专项内容,为学科建设和科教研发展提供强大支持。《科研继教激励政策》等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科研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024年,各级科研课题立项达43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腹腔镜子宫切除+盆底重建术、保护锁骨下动脉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右心声学造影、经口胆道镜(SpyGlass)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支架置入术等54项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临床。

各类技能比赛比武更是捷报频传。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早治全程管理模式荣获质量改进项目大赛全国一等奖。消化内科创新消化道肿瘤早筛管理模式,多学科合作提升消化道肿瘤早诊能力,规范消化道早癌随访,实现“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全程闭环管理,从而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健康。

实践案例《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基层糖尿病双重管理模式》成功入选《国家县域慢性病管理典型案例集》,成为全国100多篇案例中最终入选的28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县域慢性病管理能力提升暨内分泌专科建设典型案例发布会上分享。通过双重管理,我区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率显著提升,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有效降低。

安宁疗护服务案例荣获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服务优秀案例大赛二等奖,取得绍兴市最好成绩。

2024年,完成省级继教项目7项,SCI文章14篇、一级论文11篇、二级论文36篇。

体系更完善

拥有两张急救“国字招牌”

2024年9月,上虞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顺利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认证,被授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称号。该院在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后,再添一张急救“国字招牌”。

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县域医院的龙头和医共体总院的领航作用,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大力加强胸痛、创伤、卒中三大中心建设,目前拥有6000平方米急诊区域,并在基层卫生院设立120急救点,同步建立5G急救体系,加强区域协同救治,急救体系进一步优化,急性胸痛、卒中、创伤整体救治水平快速提升,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

急救诊疗一体化建设高质量推进,实现从发病到抢救无缝衔接,胸痛病人在最短时间接受规范救治。2024年,接诊胸痛病人4602人次,其中高危病人364例,实施急诊PCI术160例。与此同时,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教育、基层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正在抓紧有序开展,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打通急性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和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

创伤中心成立6年来,已形成高效的创伤多学科诊疗团队,建立起创伤急救医警一体平台,开辟了急性创伤救治“绿色通道”。院前救治、院内急诊和创伤救治无缝衔接,为患者打造了一体化“黄金救生圈”。2024年,救治创伤患者1800余人次,其中危重创伤患者300余人次,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近60%。

卒中团队高效救治多名脑梗死患者。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卒中中心,随着高压氧诊疗中心的启用和新病区的开设,中心已成为具备一站式溶栓、取栓的高级卒中中心,形成集预防、诊治、康复的一体化治疗综合学科,实现脑血管疾病治疗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为卒中患者重塑绿色“生命通道”。

上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龚月江表示,医院将在取得两张急救“国字招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危重患者救治的技术协同、学术交流、区域协作,构建更加规范、流畅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闭环式一体化救治流程,进一步提升区域胸痛、创伤、卒中整体急救能力,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就医更“丝滑”

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走进上虞人民医院,时不时能看到接驳车正在接送患者。这是医院为特殊患者提供的专属服务,其背后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系列决策。

类似的暖心细节无处不在。从“院长代表”轮流上岗为病人解难,到“医束光”志愿者热情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从预检分诊一站式服务到多学科(MDT)联合门诊;从停车、挂号、导诊、智能导航,到交费、取药、出入院办理、病案快递;从“无陪护”病房到“互联网+护理”服务……全流程持续人性化、智能化、高效率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深刻体会到医院的人文温度。

如今在上虞人民医院,拿一部手机,不但可以完成看病全过程,还能实现轻松看病不走“弯路”。

“对医院来说,停车一直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常常一位难求。为此,我们通过改造增设停车位,使地上、地下停车位增加到1326个,配备20名车辆管理引导员,协助做好车辆疏导等暖心服务,并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我为患者让车位’的倡议,尽可能选择步行,把更多停车位留给患者及家属。”院长俞栋介绍。

2024年,医院又引入智能导航系统,所有路线一目了然,患者轻松就可找到各个科室及便民设施的准确位置,再也不必担心在院内“迷路”,也无需再问路。目前正在引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区域引导,能快速找到空位,让患者及家属安心就医,看病无忧。

就诊过程体验是否良好,考验的是医院的服务、环境和就医流程。如何让患者既能“看好病”又能“好看病”?

医院在脊柱足踝外科、关节创伤外科试点“无陪护”病房,并逐步向多个科室推行“为健康送安心、凭专业树信心、用团队聚核心、提质量做重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无陪护”服务模式,解决病人住院无人照护、“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难题。

前阵子还在为谁来照护自己而犯愁的外来务工人员小赵,不但身体康复得很快,就连心情也好了许多。2024年12月,小赵从高处坠落致多处骨折,身体的痛楚、术后生活自理的困难、家人千里奔波的艰辛,困扰着他日夜难眠。入住“无陪护”病房后,医护人员与护理员的悉心护理和专业指导,让他很快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他感激地说:“治疗听医生护士的,生活护理就交给护理员,就算我妈来陪,也做不到护理员这般细心。”

手机点一点,专业护士上门,也不再是稀奇事。谢塘镇大河路潘阿姨因患有结肠肿瘤病史,术后卧床在家,需定期护理结肠造口,家人在浙里护理预约平台下单后,专业护士便会风雨无阻来到潘阿姨家中,为她进行造口护理。

266名资深专科护士组成的居家护理团队,常年上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居家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2024年,居家护理服务1148例,线上咨询605例。“互联网+护理”服务不但满足了患者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也让护士与患者家庭之间建立起了超越服务之外的温情。

幸福感“爆棚”

医者更舒心患者更满意

上虞人民医院以“上医精诚”为宗旨,以“上医初心”为党建品牌,构建全国首家医院文化识别系统(HCIS),2024年经中国医院管理行业媒体领军品牌、国内综合性医疗卫生管理权威杂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评审委员会综合评比,获得首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实践案例特别奖。

获此殊荣,名副其实。围绕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职工为核心的有温度的人文医院形象定位,医院将制度流程、行为规范、物质环境等融合贯穿于文化识别系统,建立起富有独特内涵的“上医精诚”医院文化环境,让医者更舒心患者更满意,跑出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每天下班,神经外科的张医师便会到医院“上虞尚品+鲜品汇”门店,取走事先在线上下单的菜品。他说:“医生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很难拥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因抢救病人而错过去市场购菜的情况也是常态,有了这个门店,就方便多了。”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怎么能让医护人员更好地服务患者?首先要提升医护人员的幸福感。

医院专门开辟了150平方米区域,引进大通旗下“上虞尚品+鲜品汇”综合门店,采用麦当劳车道取餐模式,线上下单、窗口取货,全程不过几分钟,解决了医护人员购菜购物的不便。

一项项暖心之举让职工的幸福感持续爆表。开设托育中心,通过打造舒适、安全、温馨的托育环境,为职工子女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托育服务。开设“医二代”寒暑假研学班,解决职工子女“托育难”“接送难”“看护难”等问题。精心打造1941城市书吧,鼓励职工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1941城市书吧逐步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补充文化知识的“加油站”。

医疗行业以其知识密集与劳动密集的双重特性,对医务人员的身心素质提出了严苛挑战。在这里,职工的身体健康被置于首位,提供健康食堂,确保每年职工体检的覆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职工提供家的温暖。

医院同样关心员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引路、搭台,让每一位有志进取者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依托医院打造的广阔平台,不少青年医生快速成长,各级各类名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相继涌现。

门诊室里,耐心回答、抽丝剥茧;无影灯下,争分夺秒、汗水浸透衣衫。生与死之间,他们依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颗抚慰病患的“仁心”。白袍加身、任重道远,上虞人民医院广大医师坚守医者初心,救死扶伤无畏风浪,成了人民群众最坚强的“医”靠。

就医“零距离”

健康直通车开到“家门口”

看中医名家,品中药茶饮,体验刮痧、耳穴压豆,学习中医养生知识……2024年12月14日,“盖北镇‘Gai青春·好city’青春创客节——名医下乡暨中医文化夜市”活动火热启幕。上虞人民医院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等多个科室的20余名专家变身夜市“摊主”,为群众送上接地气的健康服务。“家门口的中医夜市,真是太方便了!”中医文化夜市活动不仅走进了乡村,更走进了基层百姓的心中。

2024年3月30日,上虞区开通“虞南健康直通车”。上虞人民医院名医团队首站在下管镇举行主题为“虞南健康直通车,共富使命奋进路”的医疗帮扶活动,为虞南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至今,“健康直通车”已开遍全区所有乡镇,名医名家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面对面沟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就诊满足感、幸福感,52场大型义诊活动共惠及群众1.5万人次。

医院主动服务和融入健康上虞战略,充分发挥医共体总院优势,以定时定人下沉帮扶和组团式帮扶在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医共体分院重点支援。不但将“健康直通车”开到了百姓家门口,也将“烟火气”融入“草药香”,点亮了群众健康夜生活,每月更有113名专家下沉医共体分院,“输血强体”、技术帮扶,推动基层卫生院医疗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健康共富之光泽被上虞当地,也辐射到了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2024年8月,医院党委书记龚月江率援藏医疗专家团队一行16人远赴千里之外的西藏比如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5天的医疗帮扶。2016年以来,医院先后组织9批次、50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专家占45%)赴比如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精准帮扶,帮助其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成功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多项当地技术空白,创造多个“生命禁区”的健康奇迹;先后帮带50余名医务人员,接收17名专技人员来虞进修,开展乡村医师业务培训40余次;服务百姓和学生11000余人次。同时,向比如当地医院捐赠资金超过40万元。

相关新闻
守正创新促改革 实干笃行强发展
勾勒文旅盛景 铺就曹娥锦程
擘画城乡共富新画卷 擦亮“青春之城”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