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2点,虽然饭点已过,但在杭州市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骑手们纷纷暂缓接单节奏,三两扎堆吃起午饭。
人群里,一名头戴黑色防风头套的骑手一边吃着快餐,一边检查随车装配的急救包。“节后返岗发现这几片消毒湿巾过保质期了,我来站点更换。”他叫蔡光轼,主要负责仓前街道区域配送,去年他成为“仓前小哥城市急救侠”队伍的一员,自此他的外卖车里便配备了急救包。
“急救侠”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考核
2024年年初,余杭区启动“仓前小哥城市英雄——急救侠”培训项目,首批35名网约配送员完成涵盖心肺复苏、AED使用等专业培训并全员持证。随后,一支名为“仓前小哥城市急救侠”的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这些外卖骑手也因此转型成为城市应急体系的“移动哨兵”。
“返回杭州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学到的急救技能帮到他人,这是最好的开工式。”蔡光轼告诉记者。
春节假期结束,2月3日下午1点半左右,蔡光轼从杭州城站出站,走在地下通道时,注意到一名女子半躺在地上。“当时通道里人很多,女子在角落里并不起眼。”见女子身边无亲友陪伴,蔡光轼立刻上前询问,“我问她有没有既往病史,身上有没有携带相关药品,她都摇头。”得知女子坐了许久的火车,且没怎么吃东西后,蔡光轼初步判断女子应该是低血糖了。他赶紧向路人借来糖果和饮料,女子吃了后果然好了一些,之后120医护人员也赶到了,直到这时蔡光轼才放心离开。
据了解,余杭区有近1.2万名网约配送员,这支流动大军如今成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他们的轨迹覆盖98%的居民区、85%的背街小巷,平均3—5分钟即可抵达突发事件现场,比120平均响应时间快了近9分钟。
舒志成救助车祸女子
今年1月,在仓前街道良睦路,一名女子骑电动车被撞倒在马路上。正在送单的骑手舒志成立即奔到伤者身边,凭借在“小哥学院”急救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为伤者包扎。“我有急救证,就简单处理了一下。等到急救中心的人过来,上了救护车,我就赶去送单了。”舒志成说,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左右,“送单超时也不要紧,救人更重要。”
这样持证上岗的热心骑手越来越多。而这,也体现了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重新定义。余杭区将骑手纳入平安建设表彰体系,如有救人行为可兑换积分奖励、获得优先派单权益,但骑手们更在意的是获得感。“以前总被催着送餐,现在送餐路上救人,顾客反而给我打赏红包。”舒志成翻出手机里的留言,“送餐迟到不要紧,你救人的样子特别帅。”
今年年初,仓前街道在此基础上将这支骑手队伍细化为“贴心·守护侠”“热心·监督侠”“暖心·急救侠”三支小分队。分工不同的骑手们利用空余时间,兼任“特邀建议人”“兼职网格员”“食品监督员”。春节期间,这些热心骑手上报各类隐患信息90余条,救助群众12人。一个个流动的身影,在奔忙途中默默奉献,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抹亮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