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实现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共享中国特有的“春晚文化大餐”,力争让“人人享有无障碍人权”,在春晚直播收听收看中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本期,我们刊发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推文《“无障碍春晚”是“人人享有无障碍人权”的最好解读 》背后的故事。
当听障和视障朋友与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时,借助春晚首创同步无障碍信息传送的高科技展示、美轮美奂画面的同质映播,终于实现了他们能和家人友人共享春晚文化盛宴的愿景。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处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同频共欢、其乐融融。
这一刻,也感动并感染着那些多年来在台前幕后为推进信息交流科技智能无障碍环境建设而“鼓与呼”的人们。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和无障碍智库公众号更是予以极大关注,连续十几日密集推文,称之为“历史伟绩圆梦、人类奇迹范式”。
那篇第一时间推出的重磅力作《“无障碍春晚”是“人人享有无障碍人权”的最好解读——写在2025年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进一步对“无障碍春晚”的意义、价值等做了精辟深刻的总结,即刻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国内主流媒体大量转发。
2月5日凌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瓦团”公众号刊发此文,为“无障碍春晚”推进实现无障碍人权保障的“中国精彩”点赞。2月5日上午9时“政协君”公众号全文刊发,引导社会认知“无障碍春晚”普惠民生的真正含义;紧接着该文被“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转载。几乎同一时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众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国残疾人网等都全文转发了此文……
短短几天时间,该文成为有关2025年央视“无障碍春晚”报道中重要的推文之一。该文阐释的“四个感知”,极大契合新时代新征程新愿景。正如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对此感言:“无障碍春晚”,实现了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高度、深度、力度和温度”。
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 202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无障碍春晚” 是该法实施一年多来的重要标志性示范性成果体现,是普法宣传和实践成效的重大创新。“无障碍春晚”,首先是植入智能科创厚积薄发而带动相关无障碍技术和服务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听障版运用 AR 虚拟技术等,视障版通过音频创作解读等。这一点点一滴滴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处处体现了对广大残疾人的人文关怀与关心。可以说,首次“无障碍春晚”整体完美诠释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宗旨和推进的重要成果,进一步验证了科技普惠助残助老、科技赋能向上向善的美好未来。这场无障碍体验的“春晚首秀”,彰显了科技无止境、未来无止境……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障碍文化的普及、无障碍文化的创新、无障碍文化的自信,时时处处需要人人有一颗发现“无障碍美好”之心、传递“无障碍美好”之意、践行“无障碍美好”之举。
尽管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但近年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喜人成果,“无障碍春晚”从无到有,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从好到美,仍然让我们期盼多多,梦圆频频。
真诚期待,标志着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及其精神,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关爱残障群体的队伍中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心手相牵,一起做无障碍文化传播的美好使者,共同抒写无障碍文化更崭新更优美更动人更璀璨的那一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