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德园内灯火璀璨,游客熙来攘往;曹娥庙中人头攒动,纪念瞻仰东汉孝女曹娥;里直街上游客穿梭其间,拍照打卡忙;水井街的乌篷船上满载游客,晃晃悠悠驶过玉带桥;漫步于曹娥里·十三弄,“九井十三弄,十桥水纵横”的诗意栖居呈现眼前……放眼孝德文化小镇,处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创造,时时展现生机勃勃的图景。
从孝德文化小镇示意图上看,规划中的小镇地处曹娥老区运河街区两侧,东至曹娥江,南至朱山头村,西至春晖工业大道,北至萧甬铁路,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达50亿元。
曹娥江旅游度假区以打造“孝德传承地、江南不夜城”为目标,通过构筑海塘文化休闲走廊、运河文化体验带、曹娥江生态绿带、品质居住区、商业休闲区、文化体验区等“一廊两带三区”的总体结构,对曹娥庙周边进行保护性开发,引进文创产业,使曹娥里·十三弄成为孝德文化小镇的启动区、先行区;提升中华孝德园景区,建设大型水幕电影和灯光秀工程,重启古运河游船航线,打造区域孝德文化新高地。
如今,伴随着曹娥里·十三弄、萧绍海塘(曹娥段)及里直街有机更新,孝德文化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孝德文化小镇逸园路及周边配套建设工程、浙东运河(曹娥段)综合整治等项目的陆续建成完工,古今辉映、水城共融、文旅融合、产业兴旺的孝德文化新高地初具雏形,助力上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创新融合让小镇“活”起来
春节期间,在偌大的中华孝德园内,旅行团队和散客穿梭于各场馆之间。来自杭州建德的游客孙毅告诉记者,中华孝德园景区不乏吸引游客眼球的亮点,他们组团就是冲着“两庙”而来。上虞作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离不开曹娥庙和大舜庙。
被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雕刻、楹联、壁画、书画逐一呈现,虽时光在庙宇中留下片片斑驳,依然抵挡不住当年的精致,续存当下。
2011年,总投资4.8亿元、占地面积600亩的中华孝德园建成开放。舜耕群雕、大舜庙、虞舜宗祠、中国孝德文化馆、神州舜迹等景观节点浑厚壮观、大气磅礴。
占地15亩的孝德广场,打通了曹娥庙和大舜庙两庙之间的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庙融合。孝德广场主要用来承接曹娥庙会民俗活动,打造青少年孝德教育中心。
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文化旅游风情街,由“乡镇特色馆、大通电商馆、集团文创馆与最美人物馆”等15个场馆和六大特色展区组成,于2019年8月2日起每周五晚开展文化夜市活动,已成为上虞夜间经济的标杆。
里直街是曹娥街道范围内保留比较完整的一条老街,在20世纪曾经是玻璃厂、风机厂、电机厂所在地。如今经过改造,该街区吸引不少文旅消费业态入驻,再次焕发生机,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
全长760米的水景街,古色古香的玉带桥横跨于街河之上蔚为壮观,水乡精灵乌篷船停泊在街河水面静候宾客,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穿梭于街河之间取景拍照,已然成为重要的亲水空间和水上活动场所。
今年5月即将开街的曹娥里·十三弄,在保护原有自然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致力打造成古今共融、文旅结合、商贾繁华、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特色区块。从空中俯瞰,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精致尽现眼前,俨然曹娥江畔“清明上河图”。
“让历史记忆融入现代生活,以文化资源赋能旅游产业。”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传承凝聚老曹娥在地文化的精髓,营造文化经典、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打卡地,让孝德文化小镇“活”起来。
精雕细琢再现昔日“曹娥韵”
作为文化资源集聚的曹娥老区,如何平衡好“旧”和“新”的分量?“保留老文化、旧格局,建立新场地、消除安全隐患”成为打造过程的主题。
曹娥里·十三弄项目范围内涉及国家级文保单位曹娥庙、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等重量级文保单位和一批三普登录文物,且紧邻曹娥江堤防海塘,项目报批涉及面广、等级高、流程复杂、时间周期长。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牵住报批“牛鼻子”,于2020年4月启动项目文保方案向省、国家文物局报批工作,一年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论证、技术方案评估、立项报批、情况核实说明等省级和国家级程序,为项目建设“早争春”。
“紧抓施工进度,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细化施工方案,全力破解时间紧、任务重,且场地狭小、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等难点、痛点、堵点难题。”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11月底,曹娥里·十三弄提前7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工程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2024年度上虞区建筑工程优质主体结构项目,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
走进曹娥里·十三弄,在地闪光区、文化高光区、温情时光区和闲适风光区四大特色区域异常清晰,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从文化度假到市井生活,从精致生活到滨水休闲的不同游逛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为使曹娥里·十三弄韵味得到新的激发和呈现,街区内还专门策划定制了《灯绘曹娥》演艺项目,通过沉浸式灯绘演艺,再现古镇新场景。
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坚持质量为王、速度为要,以担当诠释使命,用实干践行承诺,合力将孝德文化小镇建设成曹娥老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全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样板。坚持原汁原味呈现,通过在转角街头采用微缩手法、立体浮雕、灯光镂空等方式,一弄一主题,展示老曹娥的匠心百艺、风土民俗。从尊重历史原真性出发,在全国征集牌坊、碑事、戏台、凉亭等相关的匾额、楹联、碑版刻文,重现老曹娥的人文风韵。
市民和游客可漫步老石板路,在旧时建筑和街巷间读懂老曹娥的前世今生,触摸老曹娥的历史文化脉络,感受老曹娥的岁月沉淀与温情。
“文旅+百业”注入新活力
图景建设完毕,如何为孝德文化小镇注入新活力?2024年9月5日,我区举办“千年曹娥江 古埠新未来”曹娥里·十三弄项目招商大会,现场签约文旅项目5个。
“目前曹娥里·十三弄签约、待提报商户面积已达72%,引入了米其林餐厅名人坊、城市度假品牌酒店庭冉云居、全国品牌连锁绍兴首店开心麻花等主力业态,大大提高了街区的客群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建设促招商、以招商优建设,推进招商的有效落地。
下好“先手棋”,当好“店小二”。对于运营单位、商户等多方提出的优化需求,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按照每月定期召开运营建设协调会,定时出具联系单,定点调整施工方案的“三定”原则,以最快速度把优化落实到施工中。自运营招商以来,已完成建筑层高优化设置、商业用电需求、地下室交通组织、导视系统预埋调整等12大项调整工作。
曹娥老区文物类别众多,主要包含曹娥庙、赵婆井等孝文化文物,中华孝德园、大舜庙等德文化文物,以及曹娥江、萧绍运河与相应坝底坝头文物和江河文物。“根据这些文物,我们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通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游客在脚步丈量中串联起古今时空,全方位领略老曹娥的人文底蕴与自然风情。”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孝德文化线路始于中华孝德园,游客可步入孝德文化馆,亲身感受虞舜“象耕鸟耘”的故事;前往曹娥庙,饶有谐趣的曹娥碑字谜提示人们珍视亲情,弘扬孝义;周五的风情街夜市集美食、娱乐、文创、旅游等为一体,感受上虞夜间经济的别样韵味。
街区文化线路围绕三个街区展开,倚运河而生的里直街内含大王庙、大东轮船公司、陈宗海道台府及振华旅馆等,在翻新过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与生命力;水井街以灯光为笔墨,绘出“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意境;走进曹娥里·十三弄,就好像走进了过去那个热闹繁盛的年代,老曹娥的市井百态展现眼前。
江河文化线路除了坐游船漫游娥江,更将两个文化场馆串联起来。步入上虞博物馆,舜会百官、曹娥救父、梁祝化蝶、东山再起、春晖集贤等典故逐一亮相。规划建设中的运河博物馆则将运河史略、运河记忆、运河流韵、运河新篇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展现上虞运河文化的千年传承与底蕴。
“过年旅行的火热展现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也体现出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度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深化“文旅+百业”,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以“核心引领、新旧共生、有机更新”为发展路径,兼顾保护与利用,实现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和谐共生;构筑以消费型与吸引型相结合的业态结构,形成文化型旅游消费为核心的产业链;以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创新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实现消费与品牌提升,进一步激发孝德文化小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