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金华正迎来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候。不论是街巷还是乡野,夜晚总会被一条条“长龙”点亮。
“长龙”,其实说的是龙灯。迎龙灯,是金华地区春节期间的保留项目,更是元宵节前后的“重头戏”,一般从每年正月初十前后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前后才会结束。龙灯所到之处,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追捧,男女老少,个个兴致勃勃,一闹就到深夜。
“咚咚咚,起龙咯……”锣鼓阵阵,龙王跃跃欲起。今天,我们一起追龙灯去。
一
有人说,在金华看龙灯,就像开盲盒,偶遇什么样的龙,全看你的运气。
在金华的大部分地区,人们将一条条普通的长板凳视作龙王的一节节龙身。每年元宵前,那些准备迎龙灯的村子便早早开始张罗。
在一场古老的仪式中,龙头被众人从祠堂里请出。锣鼓声震耳欲聋,似有一种魔力,将潜于百姓家的龙身唤醒,前来与龙头汇合。当板凳与板凳相连,龙身越来越长,板凳上的灯连成线,龙也变得越加有生命力。等到最后接上龙尾,一条连绵数里的巨龙就“具象化”了。
这就是金华龙灯中最有名的龙——板凳龙。不久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舞(浦江板凳龙)就作为“春节”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浦江寺前、虞宅一带,还存在着另一种龙——滚地龙。这是布龙的一种,造型上与大众所熟识的舞龙相差无几。起舞时,龙头跟着龙珠舞动,灵活轻便、招式花样多。
在金华,还隐藏着一些小众又特殊的龙。比如,东阳巍山大龙身,是东阳最高的龙灯,观赏用的龙身高达20余米,实际迎的龙身也达到了5米。而浦江溪东村的板凳龙则由一大一小两个龙头组成,是特殊的父子龙。
在武义的履坦镇,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迎龙灯方式——水上迎龙灯。连接好的龙灯被放置在浮排上,随波逐流,宛若“水龙”在水中游弋。
如果错过元宵的“龙潮”,别急,永康下山门的“龙”在农历二月十九才迟迟醒来。虽然醒得晚,但不妨碍它受欢迎,当地龙灯表演颇具特色,每年都能吸引数千人前来一睹风采。
有人不免好奇,为什么金华的龙种类这么多呢?其实,按神话里说的,龙生九子都不相同,再加上金华人的创造力,龙灯之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月十四上午,浦江板凳龙进京展演,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与首都人民和全国游客共庆元宵佳节 图源:“浦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二
迎龙灯,在金华民间历来被视作“惊险又刺激”的民俗活动,好看又好玩。
深夜,浩浩荡荡的龙灯会在人们的簇拥下,缓缓巡游回村。此时,有经验的观灯人,一般会在村子里最开阔之处,早早寻得一处制高点,等待龙灯最热闹的时刻。
当龙灯由远及近,鼓点逐渐密集,节奏从平和转为激昂,龙灯手的呼吸变得急促,一场刺激的“团龙”大战一触即发。
突然,龙珠在场地上飞驰穿梭,龙头紧随其后,势要夺得令人瞩目的彩头。龙身闻令而动,龙灯手从悠然慢行骤然加速,从一字长蛇阵起始,一圈一圈地往内圈绕,又跟随龙头一圈一圈地往外旋转起舞。
队伍频频变换阵型,巨大的离心惯性带动着龙灯手飞奔,动作既惊险又刺激,板凳间“嘎吱嘎吱”作响,令人目不暇接。现场观众一时难以分辨,究竟是龙头追着龙尾咬,还是龙尾撵着龙头跑,只觉精彩绝伦,一个劲地鼓掌叫好。
这样的“团龙”往往要持续大半个小时,待到龙尾感到尽兴之时,“团龙”才能步入尾声,否则这场“追逐戏”还要再闹猛上一阵子。不过,也有村子有固定的圈数,讲究“六进六出”。
“团龙”结束后,更刺激的“拔灯”活动随即上演。“拔灯”是龙头与龙尾的角力,宛如一场拔河。龙灯呈一字长蛇阵排列,由龙尾先开始发力,试图将龙头拉扯到身边。力量顺着连接的板凳,一路传导到龙头。这时,龙头的灯手必须齐心协力,化解这股力量,并发力拉回龙头。
龙头体量庞大,有时龙身因无法承受这股力量而断成两截。无须慌张,接上再继续便是。龙头与龙尾终要一决高下。然而,有些地方却以扯破龙头为吉兆。如东阳的六石龙灯,龙头不扯破不收灯,越破越显吉利。
直至星夜沉沉,龙灯队伍才会在尽兴的欢呼中缓缓归去。
永康市山下村的迎龙灯文化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有“灯中武魁”的美誉 图源:“永康人”微信公众号
三
迎龙灯,往往是举村狂欢的盛事,是全民狂欢的盛会。
哪个村子今年迎龙灯,那里的夜晚注定不寻常;哪个村的龙灯格外长,那里就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哪个村的龙灯团得精彩好看,那里就会成为人群涌动的焦点。
在浙中大地,龙灯无疑是元宵前后最耀眼的存在。那么,这一条条“长龙”究竟迎的是什么?
一颗匠心。金华的板凳龙大多是“老龙”,龙头是前几代人精心制作而成的,每一寸都浸润着前人舞龙的汗水,浓缩着匠人的手工智慧,也让金华的龙灯成为一件艺术品。比如,东阳陆宅的龙灯,龙头龙尾各是一座台阁。这里的灯也叫百工花灯,每一桥上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人物造型,将各行各业包罗其中。磐安的岭口亭阁花灯,每节板凳上都矗立着一座小楼房,四面裱着山水、花鸟、人物,仿佛将世界都融入方寸之间。除此之外,金华还有兰溪断头龙、金娥红龙等等。可以说,一村一龙,一龙一相。
一种氛围。金华的板凳龙很长,有千余桥,一桥就是一张板凳,短的也有百余桥。迎一次龙灯,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千人的协作。每当迎龙灯,必然全村老少齐上阵,有的还会把亲戚朋友拉来支援。巡游表演时,大家齐心发力,默契走着阵型。在龙头傲然挺立、龙身蜿蜒曲折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团结协作,让金华的板凳龙更加生动有力,也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一份吉庆。龙,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吉祥的象征。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赶个热闹,更是为了迎接那份吉祥如意的祝福。金华人相信,通过迎龙灯能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龙灯游到家门口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往龙嘴里放上利是钱,讨个吉利,而龙头则会配合点头,寓意答应了。龙灯队伍解散时,承载祝福的板凳和花灯,也会被各自领回家,寓意祝福到家。
当然,这份祝福不是一个村的专属,而是全民共享。当龙头高昂停歇时,观灯的人们纷纷“钻龙头”,祈求吉祥如意。老一辈的人说,钻过龙头的小孩不仅长得快、长得高,还会变得更勇敢。
“咚咚咚”,此刻,金华的龙灯正闹。而若想一窥龙灯的闹腾劲儿,最好的法子莫过于来现场亲身感受一番。元宵节,你准备去哪里看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