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在虚实之间造出一座桥

    潮新闻 记者 毛卫星 张云山2025-02-10 11:31全网传播量4.5万
    00:00
    00:00

    不久的将来,你出行戴着眼镜,眼前看到漂亮的衣服,眨两下眼睛,就完成了线上支付;坐上高铁可以通过AR眼镜看电影和玩游戏;工作群里一封邮件,你眨眨眼睛就让随身的AI助手完成了回复;小孩子的寒假机票和餐馆、家里的空调和电视、宠物的食物和水也都通过眼睛眨几下,就完成了。这样《黑客帝国》一样的科幻场景,都在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的计划之中。

    蛇年春晚,杭州六小龙的横空出世,让ROKID也一夜爆火。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一栋办公楼里,摆着几幅AR眼镜。镜腿处隐约可见一行激光刻字:“2023,中国空间站专供”。这或许是中国AR产业最魔幻的注脚——当苹果Vision Pro还在社交媒体刷屏“未来感”时,灵伴的眼镜已悄然登上太空,又在亚运安保、油田巡检、博物馆导览中落地生根。

    春节每天都在忙,他们要把DeepSeek装进AR眼镜

    如果你问DeepSeek谁才是最好的AR眼睛?它回答:Rokid!

    来自杭州的Rokid,将AI、AR和第一视角相机技术,融合在一副仅有49克的Rokid Glasses之中。它可以实现AI多语种翻译、AI问答搜索、AI识别物体、AI拍照答题等等复杂且常用的一切功能。

    “从年前到现在,Rokid的技术团队,都在忙着把DeepSeek装进AR眼镜里,开源模型,性能这么强劲,成本这么低,整个AR眼镜行业被重塑了。” 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刚接待了几波客人,除了客户之外,还有很多投资机构。

    2014年,Rokid创始人祝铭明把创业方向放在了AI+AR眼镜方向,先后推出了多款产品。但AR眼镜的硬件供应链和光学成本之外,还面临着AI能力短缺的难题。

    “以前你遇到一个问题,先上网查询,再找专家,核对之后才能有答案,信息传输链条太长,效率太低。现在类似DeepSeek这样的AI大模型横空出世,直接一键帮你用AI把难题解决了,革命性突破来了。” 向文杰觉得AR眼镜性能不断提升,屏幕交互体验增强,成本下降,大模型逐渐普及,这些都在推动行业前行。现在离AR眼镜的iPhone时刻越来越近,行业的大跃升就将发生在这两年。

    苹果的智能机从iphone 1到iphone 3一直不温不火,直到4G网络普及,iPhone 4一夜爆火,IOS生态也建立起来了。

    手机把人类变成低头族,AR要让我们重新昂首看世界。未来的AI世界,眼睛是重要的入口,在DeepSeek等大模型发力后,客户很多熟悉的手机端交互方式会部分转移到眼镜端。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很多孩子的网课和作业,都借助手机来接收信息和完成交互。以后戴上Rokid眼镜,DeepSeek就是一个好老师,当学生看到一道题不会的时候,它可能直接告诉你知识点在哪里,哪个步骤没掌握,延伸的考点在哪里,未来结合大模型能力的AR眼镜将会很畅销。

    眼镜里藏着一个数字师傅,什么难题都难不住它

    1月24日,灵伴科技AR实训平台X-Training(灵犀)登上央视早间新闻,屏幕里,我们看到一线工人戴上AR眼镜,在熟悉的车间里,跟随虚拟指引一步步拆解航空发动机;在油田深处,工程师通过远程AR协作,精准诊断设备故障;在核电站,学员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演练关键操作,确保未来的每一次实战都精准无误。

    这些产业工人用双手铸就钢铁巨轮,他用汗水点亮千家万户,他们的坚守让世界平稳运转。但他们的成长之路并不容易。工业培训的痛点由来已久,经验传承难、培训成本高、学习曲线陡峭,尤其在高精尖制造、能源、航空、医疗等领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沉淀。当时间变得如此昂贵,谁来帮助他们缩短成长的距离?

    而科技改变工业,AR实训拉近人与知识的距离,让技能学习变得更高效、更公平、更温暖。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里,工人们的学习往往伴随着“看不懂、学不会、练不到”的痛苦。如果说传统培训是“死记硬背”,那么AR实训就是“亲手拆解”。

    X-Training做的事情——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永远在线的“数字师傅”。 戴上AR眼镜,复杂的机械设备会瞬间变得清晰可见,关键部件被高亮标注,操作步骤以3D动画的方式悬浮在眼前。当工人准备拆解发动机时,不再需要翻阅纸质手册,而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直接看到虚拟的拆解演示,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每一个零件的作用都被详细讲解。工人们可以通过语音交互与AI对话:“这一步该怎么做?”“这个零件的作用是什么?” AI导师会立即在AR界面中给出详细的答案,并以动画、图解、实时标注的方式进行讲解。当学员犯错时,AI导师会给予即时反馈,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当他们遇到挑战时,远程专家可以通过AR眼镜实时看到他们的操作,并提供远程指导,手把手进行教学。

    这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降低了恐惧感。很多工人在面对高精度设备时,往往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动手,而AR实训给了他们一次次试错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技能。

    当大模型遇上AR,巡检员能随时召唤“AI老师”指导设备维修,外语学习者可与虚拟角色实时对话。“就像给每个普通人配了超级助理。”向文杰透露,某东部核电站借助该系统,将新员工培训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15天。

    让文物活起来,AR眼镜的“中国方案”出圈

    “2018年我们发布第一款眼镜时,消费端还没起来,没多少人买单。”向文杰笑着回忆。彼时行业正沉迷于VR的虚拟乌托邦,灵伴却选择了一条“笨路”——与行业结合。2020年,绿城物业经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测温模块嫁接到AR眼镜上。结果这支“测温枪”迅速风靡海外:莫斯科地铁、新加坡政府都批量采购,BBC记者举着镜头惊呼:“中国黑科技正在改写规则!”

    如果说测温眼镜是灵伴的“第一滴血”,那么与中石油的合作则是一场硬核技术战。向文杰团队接到的任务,是打造完全国产的AR巡检系统。他们钻进油田三个月,最终研发出适配零下40度极寒环境的工业头盔。当工人戴着它在输油管道间穿梭时,AI会自动标记腐蚀点,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款被命名为“梦境”的设备,如今甚至随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

    “AR圈以前有句名言:全球只有两种产品,HoloLens和其他。”向文杰表示,“现在我们可以说,第三种出现了,就是中国的Rokid。”

    2023年故宫午门展厅,游客们正戴着AR眼镜凝视《千里江山图》。手指轻点,画中渔夫竟摇橹唱起宋词,山峦随着日照变换青绿。这魔幻一幕,源自灵伴与敦煌研究院的“疯狂实验”。

    “起初文保专家觉得AR太花哨,直到我们用AI复原了残缺壁画的笔触。”向文杰至今记得,八十岁的敦煌学者戴上眼镜后红了眼眶:“这些颜料……和当年画工调配的一模一样。”如今,三星堆青铜神树会在眼镜里伸展枝桠,越王勾践剑能“亲述”千年锈迹下的铭文。这套系统正批量“复活”全球300多家博物馆的文物,泰国大城府遗址甚至为它修改了参观动线。

    AI大模型时代的“新基建”,行业拐点要来了

    站在2025年的门槛,向文杰很乐观:“行业拐点要来了。”他指着墙上的出货量曲线:2024年全球AR设备首破百万台,中国贡献了60%增量。

    或许正如向文杰所说:“我们不是在追赶苹果,而是在建造一座虚实交融的巴别塔——当AI能理解万物,AR便成为人类的新感官。”

    此刻,太空中的那副AR眼镜仍在静静旋转,镜片上倒映着蔚蓝地球。某个加密频道里,航天员正用它研读星空:“指令长,下一个巡检坐标是——火星。”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