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车窗遭砸AED被拿走,车主不怒反喜传递人间大爱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2025-02-10 07:01全网传播量4.8万
    00:00
    00:00

    图源:受访者供图

    近日,广州的叶先生发现自己车的车窗被砸,车内的AED不见了,其他贵重物品均未损失。查看手机后,发现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自己父亲心梗,急需AED急救,因无法联系上叶先生选择了砸窗,并承诺将赔偿修车费用。对此,叶先生表示,自己理解对方心情,车里的AED本来就是准备给有需要的人,车辆受损愿意自费修理,不需要对方赔偿。

    相关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人群成功抢救率不足1%。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心脏骤停都发生在院外,医生赶到时基本已错过最佳救治时间。为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一种操作简易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电击除颤器AED诞生,由于其可以成倍提高心源性猝死人群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所以被人们称为“救命神器”。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动公共场所布设AED、加大急救培训力度,力图为猝死患者赢得急救黄金时间。但是,无论AED如何普及,“救命神器”都很难遍布每一个地方,让需要者随时可用。

    为了弥补AED固定布设的不足,让更多人在紧急时刻能获得及时救援,一些地方和爱心人士将AED常备在车里,一种“流动”布设的新模式应运而生。2023年2月,以“车内有AED,紧急时无偿使用”为招牌,上海第一家公益急救车队成立,北京、河南新乡、河南平顶山、浙江宁波等地也先后出现“公益急救车队”。一些私家车也纷纷参与这种爱心行动,在车上贴上AED标识,还附上“紧急情况,破窗取用!”之类的特别说明。叶先生便是身体力行者之一。

    据叶先生讲述,这是他的AED第一次派上用场。由于他的父母之前突发疾病被邻居救助,他学习了诸多急救知识,邻居也建议其有能力配备一台AED放在家里。去年5月,他花费12000元购置了一台AED,出于帮助更多人的想法,他将AED放在了车内,并在车后窗上贴上了“车内配有AED”的标识。他表示这份爱贴在车后就相当于传播了出去,这样救人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车窗遭砸AED被拿走,车主叶先生不怒反喜传递了人间大爱。因为自己以前也有家里人被救助过,愿意将爱心传递下去,这份爱的流传弥足珍贵,温暖了公众,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情与力量。流动的“救命神器”一旦多了,不仅现场急救会更加及时,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还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有助于形成以德报德的良性循环,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私家车自备“救命神器”值得推广,除了个体自发行动之外,也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车主自备AED,或者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同时,也可以加强对AED使用方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让AED“流动”起来,目光不能只瞄准私家车,出租车或许也可以动员起来,助力这种新的急救模式走向日常化。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和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据媒体报道,此前衢州市区一些出租车上贴着“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的贴纸,当地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共有50台出租车搭载了AED,通过“移动AED”汽车平台,建立快速急救响应机制。前不久,高德地图上线AED数字地图,可快速搜索最近除颤仪的位置,这无疑是造福患者的好事。人命关天,类似的创新,多多益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