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寒假尾声上演“作业大战”!有家长惊呼:最怕补这项作业

    潮新闻 记者 陈素萍2025-02-09 23:51全网传播量24.3万
    00:00
    00:00

    假期的快乐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中小学生的寒假已进入倒计时:据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消息,2025年春季学期将于本周四(2月13日)报到注册,本周五(2月14日)正式上课。

    开学在即,不少家庭也进入了“赶作业”阶段。家长王云说:“站在寒假尾巴上,我家最莫名的折腾,大概就是要轮流读书给小学一年级的娃听。因为学校定的寒假必读书籍不是注音书,娃的识字量又不能自主阅读,家里大人只能当起了‘朗读者’。”

    当王云把这件事发到亲子群后,没想到引发了家长们对“注音书”的讨论。注音书值得购买吗?注音书能帮助孩子识字吗? 刚学了拼音的一年级孩子看注音书,对自主阅读而言,好处多还是害处大?

    王云家一年级孩子的寒假必读书籍没有注音版

    杭州爸爸对注音书祛魅

    张强的女儿上小一,刚学会拼音。今年春节,他去朋友家吃饭,大受刺激。他说朋友家小姑娘和自家女儿人差不多大,也读一年级,那个娃饭后捧出本《西游记》,读得特顺溜。

    第二天,焦虑的老父亲就破天荒买回来一套书,超级厚的一叠四大名著注音书。

    为了不打击老父亲难得绽放出的鸡娃热情,虽然觉得内文插图不好看,但家里老母亲保持了沉默。

    几天后,张强发现女儿也能流利读书了,并向她妈妈显摆说:“来,读给你妈听听!”

    女儿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一口气读了两页。别说,还真是有种小牛娃初养成的既视感。

    只可惜,这种美好的幻觉并没持续多久。孩子妈妈从娃读过的内容里,随意挑出几个词,“虔心敬奉”“今蒙驾临”,问孩子啥意思。

    娃一脸懵,这位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压根不懂。看她摇头的样子,张强和爱人陷入了沉思,女儿流利的阅读仿佛读了个寂寞……

    他们不约而同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拼音只能让娃看到不认识的字知道怎么读,把文字转化为声音读出来,但如果希望娃理解文字含义,真正读懂,还得理解字的含义。

    张强总结说,注音只是帮娃“朗读”书,而不是真的“读懂”书,如果娃不懂字词含义,又没人解惑,所谓的自主阅读,无非是囫囵吞枣罢了。“我感觉,注音书的主要功能,只是帮低年级娃熟练运用拼音。至于阅读,哪怕娃一本注音书都没读过,只要词汇量上去了,照样可以实现自主阅读。”

    张强为女儿购买的注音书。受访者供图

    学拼音很难帮娃识字

    这几天,不少亲子群里,家长们还讨论了一个话题,就是提前教拼音,娃能读注音书,对娃识字有帮助么?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了解了拼音的起源历史,答案就会很明了。

    据悉,最早时候,拼音是一些嫌麻烦的西方人搞出来的。比如利玛窦、金尼阁,出于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试着给汉字注音。之后随着东西方国家交往深入,很多西方的外交人员也加入到对汉字的注音上来,搞出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韦氏拼音。

    说到韦氏拼音,有个好玩的现象。

    我们现在来读清华大学的英文:Tsing hua University,为啥不是Qing hua?

    图源:清华大学官微

    再读北京大学的英文:Peking University ,为啥不是Bei jing?

    图源:北京大学官微

    这个Tsing hua 和Peking,就是韦氏拼音。

    虽然后来有了统一的拼音方案,但像清华、北大这样的老牌名校,仍然选择沿用韦氏拼音。

    后来,改了又改,才搞出了拉丁字母标注汉字读音的方案,就是孩子们现在学的拼音。

    这样把拼音的历史一捋,大家会发现,人们给汉字注音,无非是为了方便不同方言区、不同国家的人沟通。

    面对刚学拼音比较懵圈的娃,潮新闻记者咨询了多位资深小学语文老师,发现对于学拼音,急的多是家长,有经验的老师反而很淡定。因为老师清楚,虽然拼音一个月教完,但之后会一直用,反反复复用,就跟开车一样,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绝大多数小朋友最后都能掌握。

    注音书。受访者供图

    注音书不必囤太多

    “拼音本质不是用来‘识’字的,而是‘读’字的!很多妈妈买了很多注音书,我觉得没必要。这类书籍是阶段性过渡,不必囤太多。”接过张强的话头,小学六年级男生小亮的妈妈沈娜分享道。

    回想当年,小亮幼升小时期,沈娜也曾焦虑过好一阵。“孩子小一那年,我参加单位体检,第一次查到了乳腺增生,医生想都没想就来了句:‘娃刚上小学哇?’读书烦恼起,真没想到,小学生妈妈成了乳腺外科主力。这个阶段的家长,拼音成了大家恐慌的学习难点。”

    分析原因,沈娜认为,现在小学教拼音的进度拉得比较快,时间一短,压力就大。几遍下来,娃还是g-u-a花,家长担心跟不上了。再一看拼音测试,到处红叉叉,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刚进小学,又生怕没开好头,影响孩子学习信心,所以很多妈妈会提前学拼音。

    后来,沈娜想通了,身边哪个大人用手机、电脑,不是打字打到飞起,说明拼音是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

    沈娜还提出,她认为,英语和语文是相通的,拼音识字和自然拼读联系起来想,有一些共通之处。面对英语学习,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足够积累的情况下学自拼,盲目追求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孩子到底能理解多少意思。其实,识字积累最重要,从这方面看,拼音识字和自然拼读有着一样的困境。

    比如,小时候学英语,“滑头”学生老喜欢搞点中文标注方便记忆:Thank you --- 三克油;Good morning --- 古德毛宁;Nice to meet you --- 耐死吐米特油……这类给英语注汉字的熊孩子应该没少被妈妈举起鸡毛掸子追着打。因为就连没学过英语的老妈都知道,用“注音”方式搞英文启蒙,就算读出来也没用。

    而我们的汉字是表意象形文字。想要了解汉字含义,把汉字外形和含义联系起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阅读中,再看到这个字,可以迅速明白意思和用途。而拼音并不能帮娃实现对汉字含义的理解,它的目标仅仅是让娃遇到不认识的字也知道咋个读。

    “识字的核心永远都是搞懂字义、用法,而不是会读。孩子拿一本注音书,就算学会了拼音,能把整本书读出来,也只是‘会读汉字’而已,不代表他就懂那些字词句的意思。”沈娜介绍说,家长真想帮娃多识字,应该在启蒙阶段,让娃了解汉字的字形、结构、字源和含义等基础知识。

    沈娜家的部分注音书。受访者供图

    “我家二年级上基本都读不带拼音的书了。”沈娜透露,在她家里,孩子的书籍,注音书是买得最少的,可能就三四本,孩子大了也不愿意再翻注音书。“注音书这个特殊品种,只是阶段性过渡,后面识字量上去了,娃自己都开始嫌弃注音书,觉得影响阅读体验。一般,小学三年级后,老师就不会强调注音书,多数娃都已进入纯文字阅读。我觉得,注音书买多了是浪费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几乎被买空!寒假还没到,杭州爸妈又开始抢这个
    从1943年到2025年,为学生期末总结评语,老师们都很用心
    面对家长寒假“三连问”,杭州一社区冬令营“学霸导师团”上线
    一午睡就是两个多小时!杭州妈妈有点急:开学后作息怎么调?
    背不完啊背不完!初中社会闭卷考,杭州家长期末坐不住了: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