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缘到共创!“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暨春节申遗成功纪念封”发行

潮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陶国霞2025-01-27 11:41全网传播量1039

近日,一则喜讯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传开,2023级艺术与科技专业邱收参与设计的“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暨春节申遗成功纪念封”,由北京生肖文化主题邮局、金台国际友谊主题邮局、北京生肖集邮研究会正式发行,并在联合国邮局发行的蛇年纪念邮票上加盖了具有特别意义的联合国纪念邮戳。

“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暨春节申遗成功纪念封”。受访者供图

这枚纪念封的正面设计,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风格,将春节浓浓的温馨和喜庆展现得淋漓尽致;背面文字中详细记录着春节申遗成功及其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的重要信息,“纪念封、戳设计者:马小玲 廖鸿云 赵鸿炜 邱收” 的署名,表明了这一人文创作的来源。

谈及此次设计经历,邱收同学难掩激动:“这次能在外交部集邮协会原秘书长马小玲老师、学校艺术学院赵鸿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面向国际社会的主题设计,我收获颇丰。设计不仅要将主题具象化,更要找准受众定位,在文化差异中探寻共通之处。春节虽是中国传统佳节,却传递着美好新时代的祥和氛围,设计所呈现的幸福与欢乐,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我很开心自己做到了这一点。”

“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暨春节申遗成功纪念封”。受访者供图

纪念封是一种特殊的信封,它们通常在信封上展示与纪念内容相关的图案或文字,并通过加盖日戳或纪念邮戳来标识其纪念意义。纪念封在外事外交领域是展现国家外交成就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间回溯到2024年3月24日,外交部集邮协会原秘书长马小玲应邀来到浙外,双方围绕活用外交特种纪念封资源,在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达成共识。

此后的 10个月里,浙外两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挖掘纪念封在教育教学、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并针对纪念封创新融入“四课堂”制定了专项方案。双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纪念封广泛应用于双边或多边的外事接待活动、国内外会议以及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025年1月11日,在浙外举行的外交特种纪念封捐赠仪式上,马小玲将他珍藏的205枚外交特种纪念封郑重地交到校长张环宙手中,殷切希望通过学校的“活用”“巧用”“广用”,进一步挖掘纪念封的育人功能与传播价值。此次春节纪念封的成功发行,正是马小玲携手浙外师生,以艺术设计为媒介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成果,它承载着浙外对世界的美好问候,成为浙外助力文明互鉴的一座崭新桥梁。

邱收的指导老师赵鸿炜,长期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作领域。他在设计课堂上,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多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探寻具有世界性的美学符号。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以中国春节为主题,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课堂和专业的国际化发展,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国际化,就是要对外讲好中国民族艺术的故事。这次邱收参与春节纪念封的创作,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浙外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

在纪念封的创作过程中,语言的桥梁作用不可或缺。英文学院李乐老师作为最早接触纪念封的专任教师之一,多次参与纪念封交流课堂的筹备与组织工作。作为春节纪念封翻译工作的负责人,她深知中英文表达差异对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 “信达雅” 的原则,确保纪念封的英文表述更符合国际行文习惯,让中国故事能以更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世界。

纪念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设计与翻译环节,更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讲述中国故事的广阔平台。23 级翻译专业的沈陈飞作为外交特种纪念封的学生宣传员,曾为基里巴斯青年领袖团、阿联酋学生汉语桥团组和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外交官员汉语文化研修班做过专题讲解。他说:“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时代,肩负着传播和平与发展理念的使命。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这个故事,就是由中国青年讲述的中国故事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