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英雄爸爸又一次上岗“‘救’在身边·平安出行”春运志愿服务

潮新闻 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肖彩霞2025-01-24 11:35全网传播量5.2万
00:00
00:00

最近这三年,每当春节临近,在柯孔伟的身上,救护师成了最显眼的标签。三年前,他参与到“救”在身边·平安出行春运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之后,一直坚持了下来。

1月14日,杭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的“‘救’在身边·平安出行”2025年春运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在杭州火车东站启动,他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春运刚开始还好,中间会有几个高峰,到时候旅客会比较多。”柯孔伟不仅仅是杭州市红十字会师资团队的一员,还是杭州市临平区海豚应急救援队队长。

一群人,一份春节前的约定又开始了

在柯孔伟诸多微信群里,“‘救’在身边 服务春运”无疑是这段时间最热闹的一个。“平时这个群不怎么聊天的,1月初的时候,市红十字会刚刚发布春运服务即将开始的通知,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尽管要求已经不低,志愿者们需要救护师证在有效期内才能参加,报名的人还是太多,“每个志愿者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报名两天,最后每天值班的五位志愿者是通过抽签决定的。”柯孔伟笑着说起志愿者们的热情。

柯孔伟介绍志愿者现场教学的内容有两个,分别是处理气道异物梗阻和心肺复苏,旅客要是有意愿学,志愿者老师会一对一展开教学。

“有些突发情况需要身边的人能够快速地去处置。”柯孔伟说很多时候,遇到身边有人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拨打120,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到120到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特殊情况要是能够及时施救,可以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所以在他看来,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判断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技能很实用也很有必要。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市红十字会火车东站的志愿服务点设在东进站口,虽然说服务点地方比去年小不少,但足够显眼,因此吸引到停下来学习急救技能的旅客却多了将近一半,平均每天有150人左右。

春运开始后,杭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们持续在杭州各重点交通运输场站和服务区地方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柯孔伟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天除了旅客,火车东站还有人“组团”来学。

“前几天,东站有旅客扭伤和晕厥,我们志愿者也参与救助了。师资志愿者团队其实是希望把应急救护知识传递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去。”因此,才有了和往年稍一样的地方,现场服务的志愿者们根据杭州市红十字会要求,调整了方案,为这些天在火车东站值班的其他志愿者、乘务员、武警、安保团队做了专门的培训。

他和他的同伴们,历练成了应急救护老兵

柯孔伟自己更是一位对公益事业有着热情和热爱的人。

说起参加公益活动的初衷,柯孔伟的理由和很多人有些雷同,他说自己蛮喜欢户外活动,十多年前眼睁睁看着有人在身边发生意外由于周围没有会应急救护的人,错过被救治的机会。受到触动,他开始学习应急救护的知识,自从2014年4月投身滴水公益组织之后,经过多年理论学习和实践,柯孔伟也从新人成长为不折不扣的老兵。

如今,除了一级救护师证,柯孔伟拥有救援员证、地震救援证、水域救援证、杭州市救护员考官证等等。

“比如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外和突发情况,有人受伤该如何处理?什么样的怎么来判断受伤后可不可以动?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如何规范科学地处理。”看到旅客们对心肺复苏有兴趣,并不断有旅客趁着候车间隙学习,柯孔伟觉得志愿者们的付出很值得,“如果处置不到位,很多伤情会造成二次受伤。”

这些,都是柯孔伟十一年里摸索总结出来的,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参与2021年7月河南洪灾救援。

“那时候我和另外7名队员接到指令准备好装备第一时间就从杭州出发了。”赶到郑州之后,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村子成了汪洋,道路被淹没在水里,随处可见的是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村子断水、断电、没有通讯信号。

柯孔伟他们带去的冲锋舟,不停地转运、安顿村民、马不停蹄地给村民们运送生活物资、排查是否有被困人员……救援队八人配合默契,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直到水位下降奔赴下一个地点。

七天七夜之后,回到杭州在高速口看到儿子来接自己,成了儿子心中最帅的“超级英雄”,对于柯孔伟来说,这比奖状和荣誉更加有意义。

这样说走就走的救援很多,2020年江西鄱阳河发生洪灾,柯孔伟去了,2021年云南大理漾濞地震后救援现场,有柯孔伟的身影,柯孔伟也在家人支持、队员们的协作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柯孔伟打造了一支师资团队,有一级救护师资4名,二级救护师资28名。他也一直在强调,任何一次志愿服务或者救援能圆满完成,都是团队成员一起协作和配合的结果。

春运志愿服务,对于柯孔伟和诸多志愿者们来说,只是公益路上的一个片段。未来,他们还会继续走下去,“我们(海豚救援队)属于杭州市红十字市级救援队,专业性和装备都在逐渐提升,也越来越规范,除了日常培训和紧急救援,还会协同公安消防完成一些工作。”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