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有高“盐”值 | 海盐凭啥能跻身工业百强县?

潮新闻 记者 许钟予 共享联盟·海盐 朱敏露 2025-01-24 06:37全网传播量2030
00:00
00:00

近日,工信部下属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揭晓了2024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其中海盐榜上有名,位列全国第60位。

据了解,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是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对我国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权威性。

全国范围看,工业经济百强县(市)2023年的GDP合计达12.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9万亿元,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数,贡献了全国10.2%的GDP、14.7%的工业增加值、13.8%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5%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其中,江苏、浙江两省是工业强县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在浙江的全部53个县(市)中,工业经济百强县(市)所占比重约47%。而环杭州湾两侧的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均延续所辖县(市)全覆盖的格局,和苏南、苏中地区一起形成长三角两翼强县(市)连片“富”集带。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海盐已多次入围全国工业百强县榜单。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展现出海盐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1479.3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其中县内增长7.4%。

海盐为何能跻身全国百强?过去一年,在招大引强方面,海盐强化“一把手”带头招,每月例会推进,“周一项目推进日”等机制,组建“1+5+N”产业发展母子基金。2024年,实现全年实到外资3.43亿美元、完成率全市第一,新引进招大引强项目20个,“专业+敬业”招引经验获省委批示肯定、全省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1月2日,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海盐举行招大引强出征仪式,吹响新一年招大引强的冲锋号。1月9日,海盐便签下新年首个“大单”——总投资10亿元的高端智造项目,为新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招大引强”出征仪式

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吸引了不少优质外资落户。

2024年4月,丹佛斯中国最大园区扩建项目在海盐开工建设,这是这家丹麦最大工业集团19年里第9次投资海盐;全球最大连接器制造商美国安费诺集团2017年签约落地海盐以来,6年5次增资,在盐企业已达5家;2023年12月,在得到184个问题的满意答复后,全球制药巨头瑞士诺华集团与海盐签约,建设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销售基地,2024年7月,诺华项目开工建设……

丹佛斯海盐第二园区项目效果图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5G通讯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目前,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围第二批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金属切削工具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市唯一获评首批省级示范园区。

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政策精准发力。近年来,海盐以六大产业链为核心,精心布局了一场企业培育的“升级战”。通过构建“县—市—省—国家”四级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搭建了成长的阶梯、

2024年,海盐新增“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6家。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3家(总量居全省第五,连续9年位居全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

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海盐坚持不断“向新”,持续“向上”。近年来,海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通过强化业务培训、精准对接指导,引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已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

此外,2024年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6家,恒锋工具等入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园区获“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成绩突出集体”表彰。

与此同时,深化与秦山核电、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合作,新招引落地科创项目82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7个,创历史新高。

海盐复创科技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过去一年,海盐还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名单2人,获评省特殊支持计划10人,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引才计划1人、高技能人才1651人、硕博人才354人,新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展望2025年,海盐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向新、向上,为全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