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创新?未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连日来,从浙江省两会、绍兴市两会,再到越城区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新”字总被频频提及。
过去一年,越城企业每天都在变“新”。在刚出炉的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里,记者留意到两组数据:全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6.7%,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6%,均列全市第一。
创新,再度成为2025年越城发力方向的关键词。如何进阶?越城制定了更明确的“作战图”——聚力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链做强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全域激发创新动能,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面做强项目支撑,计划引进100个亿元以上项目。
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锻造领头雁,强“芯”强动力
“新”的张力藏在加速奔跑的项目中。
引进一个行业细分龙头到形成产能需要多长时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回答是两年。除去拿地环节,时间缩减至四分之一。
项目谈判、拿地摘牌、建设投产,奔忙在一线的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任宇感慨:“在这里,每一天都有新变化,节后又有一家激光标记系统领域的头部企业要开工建设。”
“由于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全市第一。”越城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下半年,芯联集成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建成月产1.5万片的碳化硅MOS芯片制造生产线,2024年实现产值近86亿元。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图片由企业提供
过去一年,越城区积极实施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芯联集成、长电绍兴保持高速增长,链主企业配套产业园启动建设,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值达850亿元,实现碳化硅MOS芯片产能、MEMS晶圆代工平台规模及技术、先进封装技术量产三个“全国第一”。
新的一年,如何依托“王牌产业”再次提升经济发展的硬核竞争力?越城定下目标:争取平台产值突破1000亿。
一年之计,早谋快动。为冲刺“千亿”,越城区将实施集成电路产业“二次创业”,加速推动链主企业发展,全面推进长三角数实融合强链园项目,争创“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功率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共享联盟·越城供图
“通过项目、平台、人才三重赋能,推动‘芯’质生产力腾飞。”在越城区政协委员、芯空间科技发展(绍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鸿龙看来,除了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还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如组织集成电路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揭榜挂帅”对接活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也要在人才招引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让人才留得住、有归属。
卡位新赛道,向天拓蓝海
“十分平稳地飞上了400米高空,用不一样的视角领略了越城之美,好风景尽收眼底!”对于不久前的“City fly”尝鲜之行,市民潘女士记忆犹新。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很多人直观感受到“翅膀上的越城”魅力:坐载人飞艇游览空中古城,打“飞的”到上海只需要45分钟,“货”从天降成为一道日常风景,无人机编队表演成为固定节日观赏项目……此外,低空场景还在水域监测、电力巡检、农林植保等领域纵深推进,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共享联盟·越城 潘静超 摄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的背后,是越城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前瞻布局平台、产业、场景、服务四大体系的创新之举。
启用绍兴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落地6个全国领先、全省唯一的试点平台,发布全国首个区县级低空航路、基建、飞服“三网”规划,高效运转全国领先的“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通讯导航监视系统,招引纵横、一电等一批牵引性项目,开通全省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航线及低空载人航线,举办首届中国(绍兴)低空经济展览会……去年,越城低空经济结出累累硕果。
一步先,步步先,新的一年继续飞。
2025年,越城将加快低空经济积厚成势,启动建设低空服务产业园、低空创新产业园、低空配套制造产业园,瞄准整机、器件、系统建链强链,推进三大头部项目集成落地,投用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最优的无人机4S交付中心,承办全省低空经济现场会,争创省级“先飞区”,打造全国先行区,擦亮“低空经济看越城”新名片。
向天图强,越城是认真的,也是被看好的。
低空经济和越城很有缘分。除了良好的空域条件,低空经济的发展还依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其中就包括芯片。“如低空飞行器需要传感器、控制器等集成电路产品,来实现飞行控制、导航等功能。”越城区相关人士表示,作为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区,越城拥有深厚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与低空经济互补协同,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优化生态圈,激发向“新”力
眼下,越城大地涌动着一股向“新”的热流。
绍兴医疗器械科创园同创总部首个项目——吉因加总部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已火热开工,预计今年6月基本建成。随着一大批新兴科技型企业落地生根,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这些年,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苦练内功,研发出一套心脏介入手术导航设备。“我们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创新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含‘新’量和含‘金’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获取全国首张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三类创新器械注册证,成了打开众多病人及家属心扉的敲门砖。
图片由企业提供
创新之路,注定要越过不确定的山丘。这不仅需要探索者具备勇气和毅力,更需要鼓励向上向新的机制与环境。
“这套设备已在杭州邵逸夫、四川华西等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累计完成200例心脏手术,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展商业化运行。”该负责人表示,从“证书”走向“市场”,离不开当地良好的产业生态、完善的配套设施、浓厚的科创氛围,政府出台的许多扶持政策,将帮助企业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去年,越城迭代升级《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创新实践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71535”服务体系,助推医疗器械产业从低值耗材向多元新型产业发展。2025年,越城将推动医疗器械梯度培育,加快建设稽山片区千亩复合型产业园,集成打造产业服务“一中心三平台”,争创国家级高端医疗装备应用基地。
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强烈的未来信号——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过去一年,越城区高起点打造“一城两校三园N点”科创体系,挂牌启用绍兴集成电路、医疗器械、未来产业三大科创园。通过整合利用科创园区产业基金、平台渠道、先导项目等要素资源,推进三大科创园科技项目引进、科技企业成长、科创人才集聚,构建起“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此基础上,今年,越城将对标“创新浙江”建设,积极构建国家高新区2.0版,推动空间重构、功能重塑,全域激发创新动能,争创国家级教科人改革试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
骆海淼 摄
报告提到,要强化鉴水科技城主阵地、主平台、主引擎,高起点建设杭州湾创新港,南片积极引进中外合作高水平理工类大学,突出“校区+园区+社区+街区”,推进教科人、产学研、校地企多维融合;北片加快建设绍芯实验室,突出“先导研究+产业转化”,打造引领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策源地”。
站在新的起点,越城创新驱动发展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坚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的规划布局、丰富的创新资源,正在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为“首位立区、幸福越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