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一只行李箱陪伴往返两个家:杭州西站免费留宿点里的“夜归人”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2025-01-23 00:47全网传播量23.1万
    00:00
    00:00

    杭州西站临时免费留宿点的“行军床”冲上了热搜。

    这个留宿点位于铁路到达层的角落,步行去候车大厅安检口差不多5分钟路程。

    前几天,潮新闻报道了这件事。

    为何要设休息区?

    杭州西站日常发出的第一班列车是早上6点多,但此时第一班地铁还没有到。

    加之周围都在建设中,附近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家酒店。

    很多旅客为了赶第二天早上的第一班列车,都习惯在站内凑合一晚。

    2022年9月西站开通后,杭州西站管委会和西站枢纽派出所发现过夜旅客无处休息,通过协调在站内开设了一间临时休息室,每晚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间开放,同时可以容纳三四十人。

    今年春运期间,站内的留宿点增设到了3个,设备设施都进行了升级:桌椅换成了可折叠的行军床,还有免费的床单、暖宝宝,以及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可以领取。

    春运这几天,每天选择在这里休息的旅客,超过130人,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人。

    1月22日,离过年还有5天,春运客流进入节前最高峰,杭州西站发送旅客68008人次,创历史新高。

    同一天深夜,记者再次来到留宿点。

    出发前姐姐送他一袋零食

    晚上8点多,广西柳州的小韦在站厅东侧的一个留宿点门口徘徊。

    此时留宿点还未开门,他早到了。

    小韦行李箱上有个印有“普陀山”字样的袋子。

    “舟山回来?”我问。

    小韦说没去过舟山,袋子是他在杭州定居的姐姐临行前给他,里面装着的都是路上吃的零食。

    “本来昨天厂里刚放假就准备回了,就是没抢到票。”一整年没回家了,小韦归心似箭,他很想念老婆和2岁的儿子。

    车是第二天早上7点的,因为害怕起不来,他提前一个晚上从临平赶来西站。

    “以前没来过西站,就想在站里将就一晚。”到了站里,小韦被巡逻人员告知有免费的留宿点,还被带到了这里。

    他说,本来买到西站的车票,还觉得没东站方便,有些小失望,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果然是杭州,太贴心了。”

    等在留宿外的人们。 杨云寒 摄

    一只行李箱陪她往返两个家

    湖北武汉的周女士是自己找过来的。

    “去年也是在这里,我认得路。”她是留宿点的“回头客”,去年春运期间曾在西站的留宿点里住过一晚。

    “当时留宿点人爆多,我到得晚,连坐的地方都没,只能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将就了大半晚,好在凌晨4点多有人起来赶火车,才躺下眯了2个小时。”周女士说,当时留宿点的设施还没有升级,是塑料躺椅,不是现在的行军床,睡得也不是很舒服,“但有个地方可以坐着吹空调也已经不错了”。

    想到这里,她蛮感慨,摸了摸倒在地上的那只粉色行李箱。

    这只行李箱,3年前刚来杭州,她就带在身边了,年年陪着她往返杭州和武汉的两个家。

    今年她又抢到了从西站始发的火车票,票是1月23日早上7点多出发的。

    有了去年的经验,周女士今年从容多了。她从萧山姑娘桥坐地铁过来,为了在留宿点占个好位置。

    在留宿点里的人们。 杨云寒 摄

    刚从国外旅游回来,更见杭州的优秀

    安徽姑娘小马在杭州读大三。

    学校放假早,她和同学在韩国玩了一周,刚刚回来。

    拎着大包小包,站在留宿点的门口,她低头刷起了手机。

    “本来打算从火车东站坐车回家的,网上刷到新闻,说西站有留宿点,果断买了西站的票。”

    我问她是为了体验生活吗?

    小马说,不完全是,不管是西站还是东站的车,她要回家的票,都只有第二天的了,她就想选一个既不怎么需要花钱又可以让家里人放心的地方过夜,“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两个选项一比较,西站成了首选。

    她又和记者聊了聊这趟韩国之行。

    小马说,出了一趟国门,回来会发现杭州更优秀。“国外也有给旅客、游客提供服务,比如寄存行李之类,收费不便宜。杭州的服务意识真的不错,暖心。”

    陆续有人前来,一个留宿点很快满员

    留宿点门口,聚集的人们越来越多,有小韦这样的“头回客”,也有和周女士一样的“回头客”,还有不少是在网上刷到新闻后闻讯而来的小马们。

    晚上10点刚过,西站枢纽派出所的辅警队员走过来,打开了留宿点的大门。

    大家在大门口排着队,依次登记信息进场。

    依次走进留宿点。 杨云寒 摄

    登记信息。杨云寒 摄

    小韦率先进场,选了最里面的角落,将行军床铺开,便躺下和2岁的儿子打起了视频电话。

    周女士占了个靠近大屏的位置,把行李箱放在脚边,看起了屏幕上的电视。

    夜渐深,陆续有旅客背着行囊,走进留宿点。没一会,留宿点就满了。

    当晚留宿点值班的是西站枢纽派出所辅警小周。

    他说,旅客选择来留宿点也是一种“双向奔赴”,既有立足于小细节的暖心服务,也有旅客对杭州的信任。

    第一个留宿点爆满后,位于西侧的第二个留宿点也启用。他准备去那边检查一下,顺便再去站里巡逻一会,把有需要的旅客带去留宿点。

    接近1月23日凌晨,记者离开时,留宿点里依旧无眠。

    人们在这里聚集。

    有从桐庐来西站中转,回西安老家的程序员小王和同事们;有在杭州打工10多年,准备回家见女儿女婿的60后郑州大叔老张;还有打算去江西看望亲戚,却舍不得花钱住酒店的衢州江山老夫妻……

    天亮后他们会陆续登上要去的那趟车,回想回的那个家。

    他们每个人,大概也都会在杭州西站这个留宿点留下难忘的春运记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 | 新春走基层,我们在路上
    相关新闻
    班次少,运营时间短,浙江一地居民吐槽:这样的“微公交”真不实用
    在社区准备的小哥年夜饭上,我遇到了一个大学生“小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