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杭城各中小学都以不同的仪式感,将孩子们由学校送归家庭,开启寒假生活,也为新一年的到来蕴蓄力量。
在各种文艺汇演和年终表彰中,有一场活动很特别。
1月21日,杭州观成实验学校的剧场内迎来了三位大咖——编剧袁子弹、科学家唐立梅、书籍设计师朱赢椿,他们以“2025新锐少年·与时间对话”为主题,进行了激情澎湃的新年演讲,各自从文化、科学、艺术三个维度,与同学们进行深度对谈。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中学生天地编辑部主办、杭州观成教育集团协办。
努力是否就会有结果?热爱与坚持够不够成就一番事业?面对讲台上的前辈,同学们提出“少年之问”。
嘉宾校内参观
编剧袁子弹说,要相信“时间的孕育”,要“寻找那束光”。“这一道光可以是具体的目标,也可以是信仰与理想,也可以是对某种品质或者对社会规则的捍卫和追求。这是我们终生要寻找的东西,也是我们通过时间要找到的最真的自我。”
作为2024年热播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编剧,袁子弹以主人公张桂梅校长的事迹,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光。剧中人物的涓涓韧性令人动容,也展现于创作者的品质。
编剧袁子弹
“理想主义者有纯粹的快乐,因为沉浸式的奋斗能够抵御世界的种种疲惫。”袁子弹说,“因此奋斗需要‘苦中作乐’,但不是要欺骗自己,而是真正热爱你正在做的事情。”
袁子弹透露,她创作《山花烂漫时》剧本花了三年时间,而前期与张桂梅校长的沟通、交流和采风花了一年时间,“我们在接触张桂梅校长一年的时间里,发现张校长最让我们动容的是她为事业的竭尽所能,真是凭借赤子之心的全情投入。”也正是因为和张桂梅校长的深入接触,团队才获得了比媒体报道更全面、更细致的稀缺素材,为人物和剧本的日臻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切都是时间孕育的结果。
从这部剧作出发,普通人的价值在哪里?袁子弹和同学们细数了剧中各个配角的性格与品质——理想主义者魏庭云,乐观飒爽的丁笑笑,女高双子星谷雨和蔡桂芝……“实际上一往无前的人很少,平常的人很多。”袁子弹说,“大家所面对的问题不同,但是处境相同。可他们在关键时候依然迸发了光芒,而人性闪光就在那一瞬间。女高最大的功劳,是把可能性还给了同学们。”
这种“可能性”包括发自内心的尊重,包括坚定地做我们自己。“现在的世界和二三十年前已经天差地别,如果光凭我们的经验去教导自己的孩子,那么我的人生就会成为Ta的上限。”袁子弹希望同学们永远记得要保留初心,“因为未完成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年轻才是最有活力的。”她呼唤青少年们要敢于从个体的角度挑战宏大的命题。“在见到张桂梅校长之前,我也觉得只有了不起的人才能撼动世界。但是张校长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能够如何改变世界,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宏大,所谓宏大,依然是由一个一个普通人构成的。”
随后,我国“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第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唐立梅,以“时间的期待——一直走到深海的星空”为主题,和同学们分享了科学与时间之间的密切联系。
唐立梅曾搭乘“蛟龙”号探索深海、随“雪龙”号破冰前行,她从宇宙大爆炸的起源讲起,一路引领同学们穿越至生命演化的奇妙历程。她生动地描绘了生命如何从无机物质中萌芽,逐步进化为单细胞、多细胞生物,再从无脊椎动物发展至有脊椎动物,这一漫长而复杂的几十亿年进化之路。
科学家唐立梅
地球的演化史同样波澜壮阔,从炽热的火球到冰封的星球,最终演化成如今这颗孕育无数生命的温暖家园。唐立梅告诉同学们,这一切的变迁与奇迹,都是时间这位无形雕塑家的杰作,“我们都是时代里的一粒微尘,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尽量去探索、体验,努力去发光。”
最后一位登台的是著名书籍设计师、艺术家朱赢椿。他以“时间的流淌——和美一起慢慢来”为引子,向同学们缓缓铺陈了一段与虫子们不解之缘的有趣故事。
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片充满学术氛围的土地上,朱赢椿选择与虫为邻,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记录这些微小生命的日常。他花费大量时间,耐心捕捉虫子们在叶片间、墙壁上、玻璃上、泥土中爬行、啮噬的细微痕迹,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痕迹,在朱赢椿的手下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生命——一本名为《虫子书》的作品应运而生。
书籍设计师朱赢椿
不仅如此,朱赢椿还进一步发挥创意,将这些虫子的痕迹与现代、古代诗歌的形式相结合,精心排列,于是,《虫子诗》诞生了。这些诗作,既是对虫子痕迹的诗意解读,也是朱赢椿对生活美学的深刻体悟。“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不要丢失对生活里美的追寻和观察。”他说,“没有伟大的事情等着你去做的时候,上天也会慢慢地给你礼物。”
青少年对未来总是怀揣着期待,又充满迷茫。“2025新锐少年·与时间对话”新年演讲活动,正是借助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回应大家的思考。四十年来砥砺前行,《中学生天地》也是时间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千万读者的成长,聆听了一代代少年们的青春故事。
学生们与《中学生天地》合影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