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获批,看看有没有在你家边上的?

    潮新闻 记者 章然2025-01-22 09:06全网传播量4.8万
    00:00
    00:00

    2025年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以下简称《图则》),为15处历史建筑(群)保护提供规划指引,涉及9区县(市),涵盖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建筑,类型包括居住、工业、公共建筑。

    图片

    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名录

    历史建筑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其保护需要科学的指引。

    《图则》的推出,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与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与约束,是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第九批历史建筑一览:

    华丰造纸厂建筑群

    园文局供图

    华丰造纸厂于2018年1月17日被中国科协调宣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列入中国第一批100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建筑群分为西、北、南三部分,其中西部分原为油品库,主体为一至四层坡屋顶工业厂房建筑,后期改建较多;北部分原为动力仪表科用房、仓库及辅助用房,主体为一至三层坡屋顶工业厂房建筑,建筑局部破损严重,急需修缮;南部分原为食堂及木模间,主体为一至二层坡屋顶和三至五层平屋顶工业厂房建筑,建筑已经过修缮。该处建筑群对研究杭州造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杭州汽轮机厂旧址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由一、二层坡屋顶工业厂房建筑以及露天跨组成,北部分原为转子车间、制造部仓库、冷焊车间,目前作为博物馆功能存放厂区内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构件、机器、资料等;南部分原为工具车间,局部有破损,修缮后屋顶材质与整体风貌不符合。该建筑群对研究杭州汽轮机制造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伍郎桥

    园文局供图

    该桥南北向跨河,为两墩三孔抬梁式桥,桥高3.5米,桥面宽1.7米,桥长17.6米。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重修。桥旁边原有伍郞庙,故名伍郎桥。该桥保留了我国古代传统的桥梁建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科技和艺术价值。

    宣杭铁路三墩站旧址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由站场用房及附属设施等组成,为一层砖木结构。建筑内部装饰均为建成时期的风貌,保存完整,建筑局部有破损。目前暂无使用功能。该建筑群为原老宣杭铁路在我市仅存的2个站点之一,具有一定稀缺性。该处建筑群真实体现了宣杭铁路遗存的历史特征,是宣杭铁路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市的铁路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九溪公交站台及圆形亭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由一个圆形亭、亭中大树、一个一层半圆形休息长廊和三个一层建筑组成,建筑群整体保存较好,局部有破损,现作为九溪公交站使用。该建筑群具有一定地域标志性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泽街22-1号建筑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主体为二层,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白墙灰瓦,坡屋顶,具有清代建筑特征。建筑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已经过修缮,建筑梁柱、牛腿、石库门、门窗、砖雕等特色构件具有一定价值,目前该建筑作为商业文创功能使用。该建筑形制完整,较能反映当地传统居民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宣杭铁路石濑站建筑群

    园文局供图

    北部分由候车室、站长楼、站台、站牌、水塔、铁轨等建(构)筑物及水杉等大树组成,建筑内部装饰均为建成时期的风貌,整体保存相对完整;南部分由三个一层砖木结构、坡屋顶建筑群组成,原为铁路职工宿舍。

    该建筑群为原老宣杭铁路在杭州仅存的2个站点之一,具有一定规模性和稀缺性。该处建筑群真实体现了宣杭铁路遗存的历史特征,是宣杭铁路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宣杭铁路发展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中共杭县县委办公旧址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主体为二层,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实叠墙体,坡屋顶。1953年12月,中共杭县县委迁临平,驻广严寺,将其改建为办公场所。建筑群已经过维修,目前仍作为办公功能使用。该建筑群见证了解放初县政府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十五堡碉堡

    园文局供图

    该碉堡入口位于西北侧,入口门已缺失。碉堡东南侧设置有3个射击孔,碉堡西南侧设置有一石碑。现存碉堡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防御日军进攻所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2.65米,壁厚30-35厘米,占地7.2平方米。目前该建筑暂无使用功能。该碉堡的形制规格具有一定特色,是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侵略的实物见证,对研究余杭抗日战争史具有一定价值。

    原南京军区二师六团知青兵团旧址建筑群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六团二营六连旧址上进行保留、改建而成。40多年前,来自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近万名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临江,参与了萧山围垦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10万亩军民联围工程,创造了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该建筑是知青下乡生活的实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吉山村知青书屋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层坡屋顶、砖木结构建筑。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已经过修缮,局部有复建,原为知青书屋,现作为知青文化展示纪念馆使用。该建筑形制完整,是知青下乡生活的实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堰口村缪家大院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坐西朝东,二层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建筑。建筑外观为白墙灰瓦,建筑内部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厅堂前方为天井,左右两侧各有厢房,具有徽派建筑特征。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已经过维修,目前作为堰口村史馆使用,主要展示堰口村各姓氏的由来和名人事迹。该建筑形制典型,较能反映当地传统居民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衙前镇粮站仓库建筑群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群由四个圆筒状、砖石结构粮仓建筑和几个大空间仓库建筑组成。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现作为仓库使用。该建筑群形制规格具有一定稀缺性,见证了萧山粮库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四翔村方氏宗祠

    园文局供图

    该建筑为两个一层坡屋顶祠堂建筑,建筑主体框架保存较好,石柱、石碑、牛腿等特色构件具有一定特色,北侧建筑破损严重,内部杂草杂物较多,目前暂无使用功能。该建筑对研究衙前镇四翔村村史、家族文化传承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凤凰坞417号老洋房

    园文局供图

    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正房和左右雁翅组成,正房及两侧雁翅均两层,正房前后双坡,雁翅四坡顶,形成独立的三合院,内部建筑构件精致细腻。在抗战时期,该建筑为萧山县政府及军事部门的驻地,遭受过日军轰炸,现为抗战历史建筑群之一。建筑已经过修缮,现状整体保存较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