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爱“打小报告”的灶家菩萨,是美女还是美人鱼?

    潮新闻 沈永良2025-01-22 08:50全网传播量10.9万
    00:00
    00:00

    十二月二十三小年夜,灶家菩萨要上天汇报工作,那一家做了好事,那一家做了坏事,要一五一十讲给玉皇大帝听,所以,平民百姓在这天会“谢灶”。谢灶要在厨房摆上糖年糕、水果、鸡鸭鱼肉等祭品,希望“灶家菩萨”上天,为自家讨个好话,带回福气。

    除了谢灶,小年夜这一天的民俗还有掸灰尘、吃糖圆子、贴春联、汰头,剃头发……

    现在老灶头不大看见了,石塘社区的胡永兴灶头画,让人牵出了许多老灶头的习俗,今天借小年夜这个由头,让我们穿越过去,挖一挖“灶家菩萨”的身份,说说“灶家菩萨”到底是男是女?是不是“美人鱼”?

    一、十二月二十三,灶家菩萨要上天“汇报”

    十二月二十三,各家各户的“灶家菩萨”,都象一个一个“钦差大臣”显得忙忙碌碌,都要回天宫汇报所在这户人家一年来的好好歹歹的事情。

    那么灶家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据考证,原始社会还没有“灶家菩萨”。氏族公社茹毛饮血,生食食物。《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时,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已能够用火,并能“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魏晋·谯周《古史考》),这时人才有了神灵观念,火被神化,人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崇拜,有了火神炎帝和祝融。大概是由于灶台要生火,早期文献中的灶家菩萨一职经常由火神来兼任。这就是古籍记载中最早时期的“灶家菩萨”。

    汉族人勤劳、富于创造精神。随着汉族内部结构分化,炉灶不再是议事的圣地,却变成了“君子所远”的庖厨之地,于是,灶家菩萨慢慢降级,至周代,灶家菩萨索性从火神这一显要位置,直降至“居人间司察小过”的小神。然而,尽管职务“一撸到底”,但灶家菩萨必竟与生活息息相关,到西汉就出了这样一桩事体,有个叫阴子方的孝子,在腊月祭祀“灶家菩萨”后一夜暴富。这个传说,在老百姓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灶家菩萨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可“上奏天庭”。据《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载:“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清代的《敬灶全书》也说,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据此说法,灶家菩萨像人一样会“打小报告”,在玉皇大帝面前既可以为你说好话,反过来,也可以说坏话,这个“巧舌如簧”的“钦差大臣”让人特别害怕,所以,人们千方百计要用糖年糕捂其嘴,用酒糟弄其醉,好让其哑口无言,不瞎三话四。

    “灶家菩萨”要司察人过,人们内心总会闷闷不乐。故历史上有戏称灶家菩萨为“癞蛤蟆”“青蛙”“知了”“蟑螂”的,让人忍俊不禁。

    二、灶家菩萨到底是不是“红衣女郎”?

    灶家菩萨来由:在原始的母系社会,女性在氏族中具有绝对地位,成为“生产队长”,组织领导氏族开展生产。灶家菩萨就是在母系氏族社会诞生的一位美女,后来人们把灶家菩萨变为昆仑山的一位老母。《中国民间诸神》说:“大概嫌红衣女郎不大稳重,便用这位灶神奶奶取而代之,并常与灶王公公并肩而坐,共享糖瓜。”而有的说灶家菩萨是夫妇两个人的。说法颇多,不一而足。

    神话中的灶家菩萨,根据《庄子·达生》的记载,“灶有髻”,表明其可能是女性,因为古代只有女子才会盘发髻。此外,《庄子音义》注释中也提到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是一位穿红衣裳的美女。而在半山石塘一带传说中的灶家菩萨,她是玉皇大帝的囡儿下凡。

    话说有一天,玉皇大帝小囡儿下凡,看见江水退潮,凤凰山下紫气东来,茅舍林立,袅袅炊烟,便潜入一户在烧饭的人家“考察”。小美女与灶窠头烧火的穷小伙子交谈甚欢,并喜欢上了这个烧饭的小伙子,不想回家了。玉皇大帝闻讯后,气得眼乌珠翻白,大声吼道:“你跟那穷烧火的去受罪吧!”而王母娘娘心软,好言相劝,玉皇大帝才勉强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的职位,而玉皇大帝女儿也就成了灶家菩萨。灶家菩萨深知百姓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好吃的分给凤凰山下的隔壁邻舍。玉皇大帝晓得后,又气煞了,就责令女儿女婿每年只许腊月二十三回家一次,灶家菩萨为了利用这个每年一次的机会给隔壁邻舍一些好处,于是不管玉皇大帝每天催她回家,故意赖在天宫,不肯走,心想多“拿”点东西回去,于是,从腊月二十三日一直赖到年三十日,她从天宫拿了肉、鸡、米、面、酒、圆子等食品,乘年三十天黑,离开天宫。当天夜里,凤凰山下的茅屋里欢声笑语,大家围着篝火,“三足鼎”“提梁壶”热气腾腾,大家点香、击鼓、唱歌,吃着生烤全羊,在火光下迎接灶家菩萨下凡。年初一五更,灶家菩萨终于“从天而降”。据说,年三十夜里“守岁”,实际上是在等自家屋里的灶家菩萨回家。

    三、灶家菩萨是条“美人鱼”吗?

    灶家菩萨与凡间灶窠头烧火的穷小子谈上恋爱后,为躲避玉皇大帝追捕,化成小鱼跳进了湖西的野塘港。长满水草的河里有包头鱼、鲶鱼、蛇,这些虾兵蟹将纷纷游过来都要吃它,于是她白天上岸与“穷小子”相会,晚上潜入水里躲避父皇的天兵天将,日子过得非常刺激。特别是白天小俩口一个烧火,一个上灶,享受人间烟火,幸福生活,让她留恋忘返。

    灶家菩萨是玉皇大帝女儿,看起来像林黛玉,但是,晚上下到水里,化成小鱼,表现凶猛,虾兵蟹将一旦捉弄她,她会凭着这姣小身躯四处逃避,甚至与他们打得不可开交。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出面干预,才将这些虾兵蟹将吓退。玉皇大帝也气出肚皮外了——“随她去吧,只要小俩口幸福就好。”就这样玉皇大帝的小囡儿化成的这条鱼就叫“灶家菩萨鱼。”

    这条鱼到底有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塘老村的河西马子滩、三叉滨、贴平洋的水草丛里都有这种鱼,一抓一大把。它像小金鱼一样小,摸上去手感糙糙的,全身宛若天边太阳落山时的晚霞,奇丽多彩,黑色条纹间有闪铄发亮的蓝色,飘逸的鱼鳍,游动时极具美感。菩家菩萨鱼如果竖起来看,两只小眼睛一眨一眨,很像躲在老灶头神龛里的灶家菩萨。

    有一年干旱,河床见底,许多人蜂拥去马子滩干鱼,童稚的我,拿着腰子篮,在河边水草蓬里捞了许多“灶家菩萨鱼”,准备拿来嬉闹玩耍或拿回家喂鸭子。当我高高兴兴拎上岸时,有人说:“这是灶家菩萨,不能吃的。”妈妈见状,连忙拜了几拜,全部将它倒进河里。

    现在“灶家菩萨鱼”不仅在石塘老基地看不到了,周边农村也见不到身影了。这野生的“灶家菩萨鱼”据说现在成了观赏鱼,在花鸟市场有售,真正变成了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美人鱼”了。

    据视觉中国。

    四、小年谢灶“禁忌”知多少?

    从“帅哥”“美女”到“美人鱼”,灶家菩萨的封神之路离奇曲折,峰回路转。

    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消灾、迎神纳福的美好愿望。因此“谢灶”这件事就变得神圣而庄严,因此产生了许多“禁忌”。

    据《敬灶全书灶上避忌》上说,在小年当天,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露体;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烧饭煮菜;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谢灶忌讲粗言恶语,忌打骂小孩子,因怕灶家菩萨动怒上奏天庭。

    还有“男不拜月(即中秋祭月),女不祭灶”,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诗》中说:“男人扎献女人避”,可见在宋代就已有禁妇女祭灶的习俗。现在的石塘人还有正月初一“男上灶”之俗。旧时认为新年第一餐若由女人上灶,则要交“倒灶运”,不吉利。

    灶为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圣地,因此,禁忌跨越灶。人受灶的神灵支配,地位在灶神之下,如果跨灶,就意味着以下犯上,冒犯神、古籍《抱朴子》中就有跨灶必将导致灾祸的记载。

    灶家菩萨上天汇报,或者玉皇大帝小囡儿与人间烧火小伙子谈恋爱,都是人们期盼福降人间。无论灶家菩萨是“小人”“美女”还是“美人鱼”,这一形象的背后,铺垫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沈永良,杭州市皋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