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逐渐深化,为更好实现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至关重要。天台审计坚持以做实做细研究型审计为抓手,精准把握审计节点,客观评价干部履职,不断提升国企经责审计提质增效。
坚持合理规划国企经责项目计划,准确把握审计节点
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修订《天台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充分运用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平台,健全与组织、国资等部门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实时掌握国企领导干部最新人事任免信息,为科学做好国企经责审计规划奠定基础。
健全“先审后离”工作机制。获取组织、国资部门的支持,明确在任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时尽量做到“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解决审计监督滞后的问题。
合理做好经责审计规划。根据经营特点、资产规模、廉政风险级别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将辖区内4家国有企业均划分为A类审计对象,依据“任中抽审和离任必审”原则,做好国企领导经责审计规划,确保5年内审计监督全覆盖。
坚持科学客观评价干部经责履职,审慎做好“精准画像”
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在审计查证和认定事实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以审定评,既揭示问题也肯定成绩,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系统合理“精准画像”,科学审慎进行审计评价。
围绕重点任务绩效评价。关注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结合绩效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分析,客观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推动国企改革效果、投融资管理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不足。
统筹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国有企业在发挥稳经济稳发展的重要作用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天台审计坚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客观反映国企领导干部任期内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工作情况。
坚持贯彻落实研究型国企审计思维,严格把控审计质量
坚持调查先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深入研究关于国有企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梳理被审计企业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法人治理结构、业务运行和管理模式等“底数”,通过做深做实调查了解,评估被审计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
坚持研究同步,着力“查问题、析成因”。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主线,依照“事项-财务-人员-责任”这个路径,围绕重点风险领域、重大项目,聚焦决策关口、关键环节,深入挖掘国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并对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剖析,给出“治已病、防未病、管长远”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坚持过程管理,提升审计报告质量。推行审计项目清单制管理,以“一张清单”贯通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现场管理,形成管理闭环;通过定期召开审计业务会,及时把控项目进度,审慎研判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防止在外部延伸调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方面打折扣、搞变通,有效提升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