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36位印象派大师64件精品,上博“印象·派对”今日正式开展

    潮新闻 记者 余雯雯2025-01-22 02:12全网传播量2.4万
    00:00
    00:00

    今天,“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开展。

    作为上海博物馆2025年的开局大展,它的关键词是——

    日本POLA美术馆的首次大规模海外展览,也是上海博物馆在印象派走过150年之后,首次全景式梳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及对后世广泛影响的一次重要展览。

    一场印象派对

    此次展览绝对是印象派的大手笔。

    36位艺术家的69件精品,涵盖从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到马蒂斯、毕加索等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代表作品,特别呈现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除了来自POLA美术馆的64件馆藏,上博还特意向国内的中国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安徽博物院借展了刘海粟、常玉、潘玉良等五件作品,展览所涉及的名家、艺术流派之多、时间跨度之久,前所未有。

    整场展览以“派对”为主题,分为六个单元,在第二、第三特展厅展出。

    展览在体现POLA美术馆的馆藏精华的同时,开启了一次对印象派诞生150多年来艺术历程的深度探讨,从它的诞生、发展、兴盛及深远影响等各个层面深入展开,全景式呈现印象派。

    精选了其中的十分之一

    先给大家做个派对开场前的“预热”。

    很多人可能对展览标题里的POLA美术馆不太熟悉。2002年开馆的POLA美术馆,“隐身”于日本箱根的森林公园之中,被定义为21世纪在日本落成的藏品质量最好、最多,规模最大的私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有一万多件藏品,是由POLA集团(没错!是那个你认识的化妆品品牌)已故的第二代社长铃木常司(Tsuneshi Suzuki)生前花费40余年时间收集而来,其中涵盖莫奈、雷诺阿、梵高、塞尚、高更、毕加索等印象派名家的一系列馆藏级别绘画精品。

    整个POLA美术馆有400多件西方油画藏品,本次展览,上博精选了其中的十分之一。

    比如展出的莫奈6幅画作,《吉维尼的草堆》、《国会大厦·玫瑰色交响乐》都相当有名,草堆系列,莫奈曾经前后创作过8幅,国会大厦系列有19幅,是他旅居英国伦敦俯瞰泰晤士河的时候留下的,也是他媲美“睡莲”系列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作品。

    吉维尼的干草堆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1884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国会大厦·玫瑰色交响乐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1900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以人物画出名的雷诺阿来了5幅作品,其中《戴蕾丝帽的女孩》是POLA美术馆里最受观众欢迎的一幅;

    戴蕾丝帽的女孩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1919年)1891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POLA美术馆有9件塞尚的馆藏作品,这次来了4件,《瓦兹河畔奥维尔镇的小屋》《糖缸、梨和桌布》等,包含他从早期到鼎盛时期的不同代表作。

    糖缸、梨和桌布 保罗·塞尚 (1839-1906年)1893-1894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其他重磅展品还包括高更的《蓬塔旺树下的母与子》,凡·高的《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马蒂斯的《戴围巾的女子》、毕加索的《卖花女》等等。

    蓬塔旺树下的母与子 保罗·高更 (1848-1903年)1886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 文森特·凡·高 (1853–1890年)1888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戴围巾的女子 亨利·马蒂斯 (1869-1954年)1936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

    卖花女 巴勃罗·毕加索 (1881-1973年)1937年丨布面油画丨POLA美术馆藏©SuccessionPicasso2024

    请直观感受画上的美

    整个展厅逛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然”、“自由”。

    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描绘大自然和日常生活,那些光影的流动,那些明快的色彩,轻松活泼,赏心悦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观众们千万不要被“首次教科书式呈现印象派”的定义吓到,其实这次策展,他大胆地提议,用活泼的“印象派对”做主题,包括每一个单元名称、内容表达等都尝试将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特别是在展厅色彩、平面布局及灯光运用上都更明快,更符合当下时尚潮流,以此来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没有艺术学术背景的观众,完全可以用欢乐地参加艺术派对的心态来观展。相信印象派艺术家认真观察生活、拥抱日常的热情,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在采访时透露,她自己也曾思考过,为什么印象派的展览能在全世界层出不穷,大众的接受度也很高,大概是因为印象派的绘画都取材自大自然及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即便没有接受过艺术史训练的观众,也能直观感受到画面上光影和色彩的美,能体会到这些绘画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地图的巧思

    当然,除了直观感受印象派画作的美,大家也可以把这场展览当成一次印象派课堂。

    和很多西方画展不同,整个展厅的文字介绍非常详尽,既有画家的生平和经历,也有绘画的创作背景。

    最妙的就是文字展板中的地图。

    策展人之一、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金靖之特别介绍了自己的这份巧妙用心:“印象派风景画的灵感之地,大多都是塞纳河沿岸的乡间小村庄或海边度假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不太不清楚究竟在哪里,所以干脆在文字旁边配上地图,我想观众肯定知道巴黎和塞纳河,就以塞纳河、巴黎做参考地标,把这些印象派的足迹标出来。”

    所以我们大概知道了,原来莫奈的花园建在一个叫吉维尼的小村庄,离巴黎不远,紧挨在塞纳河边。

    此外,在展厅里,印象派画家的朋友圈也有一张思维导图,花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把印象派画家们的交往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得明明白白。

    “印象派对”节目单的最后两个,用“对话”来表达,这也是上海博物馆此次策展的用心之处。

    “复调回响”单元分享了刘海粟、潘玉良、常玉、黑田清辉等中国和日本的多位画家,是如何学习西方绘画的,并且利用展厅空间的留白窗口和印象派大师展开对话。

    从常玉的《马》探出去,可以看到毕加索的《卖花女》 

    三楼独立空间的“余兴派对”,展现了包括草间弥生、杉本博司、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马克雷等当代艺术家们艺术家,如何用光和空间与印象派对话。

    床,波点迷恋 草间弥生(1929年-)2002年丨综合材料丨POLA美术馆藏

    文创方面,除了常规的环保袋,明信片、冰箱贴之外,光影明信片还挺有趣的,它在不同光线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很符合印象派的光影概念。

    此次展览为收费展,门票按实名制售票、即约即售的模式进行销售,大家可在微信搜索“上博参观预约小程序”进行购买,门票分为全价票(80元)和优惠票(40元)两种。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至4月21日(周二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第三特展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