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振奋!”这两天,温州两会永嘉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代表委员热议温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永嘉元素”。“杭温高铁顺利通车、楠溪江入选全省千万级核心景区培育名单、比亚迪弗迪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这些都让永嘉高质量发展图景更可期可盼。”
过去一年,永嘉积极融入温州“强城行动”大局,拥抱高铁时代,推动高铁北站互通、站东综合楼等一批总投资53亿元的配套项目同步建成或投用,杭温高铁与沪苏湖高铁串联成线,填补全省“1小时高铁交通圈”最后一块拼图,永嘉成为温州全面融杭接沪的重要枢纽。
杭温高铁的通车,意味着永嘉在内外融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飞驰的杭温高铁。
最近,温州市人大代表,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陈永兴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当前方正阀门在上海、温州都有建厂,对陈永兴而言,杭温高铁通车最直观的感受是出行更方便,往来资源流通更频繁。“温州北与上海往返高铁班次增加,最快一趟2小时34分钟即可到达,出了温州北站开车到瓯北的公司只要20分钟。”陈永兴说,交通的便捷可以增加在上海人才来永嘉开展技术研发交流的频次,客商往来的意愿也更强。
杭温高铁的后半篇文章,永嘉如何谋?
“是机遇也是挑战。来人方便也意味着人更容易被吸走。”在陈永兴看来,城市要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是城市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他建议,要充分用好家乡情感,召唤在外人才在回归。“每个人对家乡都是有感情的,在相对对等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留在离父母较近的家乡工作。这是家乡的优势所在。”
人才回归关系着温州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回归。对此,陈永兴特别提到,可以从大学生抓起,比如当地政府成立专班主动联系在外毕业生,和他们沟通家乡建设、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毕业回来创新创业,让温籍人才感受到家乡的建设需要他们。一旦毕业生回到家乡工作,留在家乡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建在永嘉县域的温州北站。
除了引才,在育才方面,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提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对此,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阀门学科带头人王一翔深有感触。“杭温高铁开通不少人会考虑来温州读书,温职院永嘉学院是全国唯一设有阀门专业的高校,有自身的优势,同时,泵阀也是永嘉的优势支柱产业,是全省山区海岛县首个总产值突破550亿元的单体制造业集群。”王一翔说,当前学校的阀门专业已精准对接永嘉乃至温州地区的泵阀产业需求,毕业生供不应求,已成为温州特色专业。他建议,应加快支持温职永嘉学院扩容提质,优化生源结构和完善周边交通布局,提升永嘉学院的区域辐射能力,为打造泵阀千亿产业集群培养高素质人才。
“进一步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才能来壮大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塑造新优势。”王一翔认为,可以整合县域内的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与温职永嘉学院进行深度合作。例如,推动企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院的办学,拓宽学院的资金来源渠道;政策倾向优化提高本地高校专业的生源质量,使优秀人才能够真正全力服务本地产业发展。
枫林的“村节”活动。
永嘉作为旅游大县,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禀赋。杭温高铁在楠溪江设站,也为楠溪江带来更多人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楠溪江创5A”。当前,永嘉已经提出,要抓好楠溪旅游新区建设,提速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一步打响“楠溪江乡村音乐漫都”品牌,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
温州市人大代表、永嘉县枫林镇枫岭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徐成龙所在的枫林镇正是杭温高铁楠溪江站所在地,如何承接好家门口的流量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枫林是温州唯一的全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至今仍保留着数量可观的元明清以及民国建筑。去年以来,徐成龙带领村干部以24个节气为主题,在村里做起了“村节”活动,通过节气引导村民制作传统美食、恢复传统民俗。“做清明饼、吃汤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古城里一起过“村节”,直呼有了小时候的节味。
“这样的原汁原味是楠溪江的天然特色,也是能吸引大家来玩的最主要因素。”徐成龙建议,在楠溪江旅游的建设中,不要人云亦云生搬硬套他地文化,要保留、提炼、突出楠溪江原生态特色,更多挖掘楠溪江古村落的耕读文化,做好融合和动态传承展示。
徐成龙还有一个身份是永嘉县民宿协会会长,他观察到,杭温高铁开通,虽然白天来楠溪江玩的人变多了,但由于高铁的便利性,游玩过后就可直接返回,反而住的人相对少了。“一方面希望楠溪江可以开发更多夜游产品,让游客尽可能留下来。另一方面,建议民宿抱团发展,可以承接更多的游客群体团队。”
拥抱高铁时代,“拥江、融温、融入长三角”步伐不停,永嘉乘势而上,未来可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