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在二手书店里“淘”时光:姐妹间的感情太好嗑

    潮新闻 记者 赵茜2025-01-21 06:10全网传播量12.1万
    00:00
    00:00

    半年过去了,老赵赵青盟至今没搞明白,是谁一口气出了整套的周杰伦磁带,但他有些遗憾,遗憾自己转手太快,“那个男孩跑来,说想给女友准备生日礼物,问有没有周杰伦的二手磁带,我哎呀一声,就后悔了,这本来让他收了,多成人之美啊……”

    老赵是一家二手书店的掌柜,两个多月前,我因为一条微信留言采访过他:把二手书店开进仓库里,他们重新找到了“书”的意义

    入口处永远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书

    那时,我跌跌撞撞,弯弯绕绕地找到他位于滨江的仓库书店,写完稿后发现,原来不少我的同行已经“光顾”过这里,但稿件大多围绕他的创业故事。

    那时,店里除了大书架,还有两个柜子的旧CD和磁带,新添的一面墙上,层层叠叠地贴着从二手书里取出的书信、旧报纸、老照片、旧钱币等等,它们有的作为书签,有的可能就是读书人随手一插,泛黄纸张上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迹就像悠悠清风,拂平岁月的褶皱,勾起无数沉睡的回忆。

    我和他约定,岁末,找个时间,来看看这些“藏”在书里的故事,它们可能没有主角,但又似乎在演每一个我们。

    所以这次一进门,他就拿出一个小纸箱:这些都咨询过书的主人,不寄回去了,但还没来得及整理。一张张翻过去,我好似坐上了隐形的时光机,在光阴的足迹里感受情绪的流动,重新找到生命的质感。

    涌动的故事

    无论什么年代的书,夹在中间,最多的就是信纸和明信片。大多是写给朋友的,看文字,很多都是女孩子,随手拿起一封,都能看到姐妹间亮晶晶的友情,让人回到从前车马慢的年代——

    这位小姐姐感谢朋友总是愿意倾听她的牢骚与不满,希望两个人可以一直当好朋友。

    这位小姐姐为自己没有顾及朋友的情绪感到抱歉,希望取得对方的原谅。

    还有很多,算不上真正意义的信件,写满说给自己的话,一些是“碎碎念”,感叹一天天怎么过得那么慢,上课怎么那么无聊,童趣满满——

    密密麻麻的纸条,从逻辑的混乱程度看,可能是上课开小差写的。

    孩子写下了对自己的鼓励,充满青春的朝气——

    感觉像是写作文前的“头脑风暴”。

    还有纸片记录着孩子的读书感想,他们没舍得写眉批,足见对书籍的珍视——

    这些纸片的主人,大概是一个爱看童话故事的孩子。

    贺卡,有的是寄给朋友的,有的是祝福老师,字里行间是对友情的珍视、对师情的感念——

    一笔一划,让人暂时忘记手机带来的情感隔离,在回忆的共鸣中,看到纯真的探索,也触摸人与人之间紧密的情感连接。

    信纸之外,书签、登机牌、乐谱、标本等等小物件也代行着“书签”的职责,能看出来,很多人读到一半,喜欢拿手边的东西当书签——

    叶子是最常见的书签。

    纸质登机牌现在也不多见了。

    这位读书人颇通乐理

    医院等叫号的时候确实需要一本手边书。

    还有画满六十四卦的,看书的人大概是易学爱好者——

    这些时间留下的痕迹,陪着不同的人走过自己的一段人生,却也让我们看到时代的变化、人的变化。

    “2005年我开始做二手书店,当时收书的时候就经常能找到纪念币和车票,还有现金纸币,我都想办法送回去。但越往后越发现,现在书里鲜少再取出类似的东西了,一方面是人的关注重心转移了,一方面是科技进步了。有时我看见这些搭载真情的纸张,就会想,谁的友情中止了,又是谁的故事完结了,但可能,它们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留在了纸页中。”赵青盟说。

    淘不完的旧时光

    仓库店还是有点小小的变化,比如,比我上次来的时候更拥挤了,划分了专门的少儿区,墙面上贴了“找书指南”,还多了几排黑色书架,用来放一些新收的书……相同的是,这依然是很多人的情绪库,记忆的旧物,让往事在读者的生命里悄然发芽。

    上一次的关注点都在书上,这一回,可以逛得更充分。

    老赵把收来的磁带整整齐齐码在靠墙的书架上,种类丰富,大多是华语经典歌曲,很多都是大街小巷传唱的,随手抽出一盘,任贤齐的《心太软》……

    这里,每盘磁带卖10块钱,比起它刚上市的时候9.8元的均价,并无差,同事开玩笑说:原来回忆这么保值。

    店里一个拐角,一边是“书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漫画书,另一边是CD和唱片。老赵说,那是一位年轻的医生离世后,朋友帮他整理好所有的东西,送到了书店,“这些我也不卖了,就放着吧,那是他曾经热烈生活过的痕迹。”

    在这里,有“退坑”的漫迷,送来了整套的漫画书;也有想开漫画店的读者逛多了,和店长成了朋友,某天在书店里搞了个西洋镜市集,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在这里,有老人把自己写杭州的书送来,它们被摆上书架,让老先生的情感有个安放的地方;也有人在书店小程序上寻找“最杭州”的韵味,从西湖边的旖旎风光,到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一本本存于书架上的书籍,正通过互联网找到它的主人。

    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巧合,一个人不需要的东西,往往会给另一个人带来慰藉,就像书架上落灰的旧磁带,被精细塑封的漫画书……

    在仓库深处的二手书店,一些故事正在涌进,一些故事尚未发生,钢筋水泥背后有一度被忽视的真情,也有不曾被时间冲洗的童真与趣味。

    走出书店,园区内,大货车车来车往,物流忙碌,城市的快生活依然在继续。

    滚滚时间洪流中守住一丝原始的美好,大概就是二手书店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 | 谁是刘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