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商务厅公布第八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名单。我区的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凯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光荣上榜,数量占全绍兴市的四分之三。其中,8家上榜企业来自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内外贸一体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同时开展内贸和外贸活动。但打通内外贸并不简单。跨越资金关、标准关、渠道关、监管关,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企业如何实现内外贸“两头甜”?
“我们坚持走‘立足本国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多渠道经营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公司内外销比例基本保持在6:4左右,且出口额自2021年以来,一直稳居省内同行前列。”凯诚新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凯诚新材料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12μm-60μm各种规格通用BOPP包装膜和多功能性塑料包装薄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按ISO9001质量体系建立严格的生产质控体系,已具备年产14万吨的生产能力。近3年来,凯诚销售总额超22亿元。
作为一家建成投产仅5年的年轻企业,凯诚新材料富有闯劲和创新精神。近年来,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行业展会开拓市场,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组建强大而专业的销售团队,多管齐下建设多维度营销网络,有效实现了企业业绩的稳定增长。目前,国内市场已覆盖20多个省市,产品还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众多。
科技创新是产品销量的核心驱动力。凯诚新材料长期以来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设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拿出不低于上年度销售额的3%作为研发资金。目前,企业已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近三年来,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项目5个,科研立项18项,主持和参加制定团标3项。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总收入的90%以上。
内外贸“两条腿”走路,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更需要企业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这一点,清晰展现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金科日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经开区企业身上。
和年轻的凯诚新材料相比,崛起于改革开放浪潮之中的浙江龙盛集团,已然是行业的“常青树”。55年来,浙江龙盛集团以科技创新奋力推动实业发展,通过走出去收购国际品牌、吸收关键技术、投资布局工厂,逐步成长为中国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和出口基地。
据介绍,浙江龙盛集团主要从事染料、助剂、化工中间体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塑料等多个领域。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和全球销售网络的浙江龙盛集团,已将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均居行业前列。
“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设立海外销售实体和代理机构,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浙江龙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半年,集团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占比达到了42%,显示出了强劲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浙江龙盛集团采取多元化的竞争策略,并依托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此外,集团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也因此,浙江龙盛集团上榜浙江省第八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名单。
从“一支独放”到“花开满园”,越来越多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企业从探索者走向领跑者。“截至目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累计培育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8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去,经开区将继续大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深挖经验做法,夯实发展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服务支撑体系,加速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