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七十七个日夜,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稿初稿,史称‘西湖稿’……”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实验班提档升格后的首届学生“游学”归来。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学习、传承和弘扬宪法精神,参加“鹅湖讲坛”聆听多场学科前沿学术讲座,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伴随着实践教育课程的创新,法学院迈出了探索MAQ型法治人才培养的步伐。
据了解,MAQ型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是由原“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项目提档升格而来。经十年的经验积累,构建出一套“辅导员+项目主任+班主任”的学生培养“铁三角”机制,融合更全面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有问题解决能力、有批判性思维,有社会责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品德(Morality)、强能力(Ability)和高素质(Quality)的法治人才。
与此同时,在学校“新财经战略”指导下,法学院还不断探索数字时代实践型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数据法学实验班扩展为新设的文华创新学院的数智法学拔尖班,将法律素养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能力相互融合,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培养高水平的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
“培养模式不断升级,不仅仅是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法治建设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