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吴风越俗|年年有鱼

    潮新闻 潘江涛2025-01-14 09:05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那是廿年前的往事了。春节放假前两天,父亲来电要我回家过年时顺便买尾鲤鱼,末了还叮嘱说“千万不要忘记”。

    我嗯嗯地应承着,心里不免嘀咕:老家在横锦水库上游,一年四季不缺鱼腥,为何偏要鲤鱼呢?

    疑惑是鱼摊老板帮我解开的。出于职业敏感,从菜场返回的途中,一篇《过年鲤鱼贵》的腹稿匆匆打就,并赶在《金华日报》“春节•春意”征文截止前两天投寄过去。

    因为仓促而成,我对稿子能否刊用,并不怎么上心。却不想,半月之后接连传来喜讯:《过年鲤鱼贵》不仅名列征文比赛2篇一等奖之首,还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联谊报》等报纸副刊采用。北京市崇文区、安徽省蚌埠市实验中学等分别将它选作初三、初二年级“现代阅读”范文,并入选期末考试试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是文章写得多么隽永秀美,实在是天时鱼美人和之故。

    鲤鱼的特写。视觉中国。

    国人过年,过的是温暖感和仪式感,尽管现在大家都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但谁又能淡忘那些蛰伏心底,对于家、对于团聚、对于年夜饭的情感和味觉上的期待呢?即便是餐桌上的一尾鱼,虽然类似于舞台上的“龙套”,但不可或缺,甚至颇有讲究。

    除夕之鱼,笃定是“全鱼”,通常最后才上桌。这年头,年夜饭大多很丰盛,“全鱼”后上,既可避免“误食”,还有“连”“余”之意。因为“鱼”“余”谐音,“年年有鱼”不仅代表富足盈余,还象征降妖除鬼——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则镇邪。倘若桌上无鱼,即便是赤贫的人家,也要想方设法制个“木鱼”——这鱼酷似鲤鱼,摆放于案桌中央,上头浇淋一层油光鲜亮的汤汁,企望“年年有余”。

    红烧全鱼上桌,只看不吃,是一种深深的“辜负”。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现代人革故鼎新,既顾全规矩又满足口福——鱼可以吃,但仅限于中间部分,留下头尾到初一,意谓“有头有尾”。有的人家不差钱,干脆准备两条鱼——年三十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竟也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彩头。有的地方甚至把年鱼摆到大年初三,寓意“留得越久越富有”。

    老家潘庄毗邻东阳北乡,除夕之鱼能看不能吃。年初一中午,全鱼上桌拆散——呵呵,鱼冻下酒,妙不可言。

    种种习俗,大多是祖辈传下的,似乎一成不变。让我思虑不清的是,既然年鱼承载着世俗“重托”,菜场之鱼又远不止三五种,该怎么挑选?

    鱼摊老板说,过年图的是热闹。鲫鱼热销,可惜刺多,不适合豁拳行令的酒菜;鳜鱼可以考虑,但要是厨艺不精,烧不出松鼠鳜鱼,也不是最佳选择。鲳鱼鳊鱼之类,肉太少,还不够一家人打牙祭呢……只有鲤鱼,特别是斤把重的红鲤鱼,恰好烹一盘红烧全鱼,若不预约,还真难买到。

    鱼长着鳃,靠水呼吸。在古人眼中,鲤鱼是蛟龙、鲲鹏的近亲,也是离荣华富贵最近的种族——它跃出水面就是龙,化而为鸟即为鹏。

    如此一想,心中纠结便豁然开朗:鱼之美者,除了“天时”——过年之外,还有国人源远流长的崇鱼文化。

    古人崇鱼,鲤鱼是首选。“鱼求水以生,水求鱼以活。”鱼水之欢是一种隐喻。“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诗经》)古代男子上门提亲,除了行六聘之礼外,还要送鲤鱼,让女子出阁前悉心照料。出嫁当日若鲤鱼游弋灵动,色彩明艳,则预示日后琴瑟和鸣的夫妻生活。还有,李商隐赋诗“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远别的游子乘鲤飞升,只留伊人无语凝噎。伤感离别中,借鲤鱼的意象平添了一抹神话的烂漫。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古代通讯不甚发达,鱼传尺素,或者以鱼形木板寄书,虽说别出心裁,但并不普及。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梦寐以求的,往往是“鲤鱼跳龙门”。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国人皆有“鲤鱼跳龙门”之情结,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例外。相传,孔夫人诞下一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为感念君主的赐予,孔子居然将孩子取名鲤鱼——孔鲤字伯鱼。

    孔鲤是独苗,且比孔子先故,一生毫无建树。但他毕竟是圣人之子,有祖荫福佑,不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还被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荣耀之至。

    如果说鲤鱼跳龙门只是一个美好愿望,那么,发生在春秋晚期的鲤鱼宴,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夜宴。

    王僚爱吃鲤鱼,公子光收养的勇士专诸便把鲤鱼做成一道垂涎欲滴的美味,邀请王僚前来品鉴。王僚经不住诱惑,答应赴宴。当专诸脆倒在王僚面前献上鲤鱼时,他突然伸手从鲤鱼的肚子里抽出了一把锋利的短剑,狠狠地刺向王僚……

    正史所保存的是时间、数字等冷记忆,诗人却给出视听化的鲜活经验,带着体温、景深和饱满的香鲜感。

    鲤鱼有很强的时序观念。春秋两季,它喜欢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的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冬天则潜入湖的深处,安静地度过好几个月的冰冻期。

    曾任东阳县令的戴叔伦看见“半夜上滩”的鲤鱼,便并把时间锁定在湿湿的春天:“兰溪三日桃花雨”。只不过,“上滩”应为“抢滩”。因为天空飘落“桃花雨”时节,春风早已吹皱春水,春水一撩再撩,鲤鱼顶水而上,抖擞精神拼着劲——产卵,热闹的场面中,既有浓浓的缱绻,也有绵绵的责任。 

    同样是春夜,徽州人黄迁在兰江边为朋友金如山设宴饯行,煮的是兰江鲤鱼,喝的是兰溪酒:“桃花雨晴春水生,东风去船如箭行。鲤鱼活煮兰溪酒,篷底醉眠江月照。”(《送金如山往婺州》)

    年少看越剧《追鱼》,印象颇深。及至年长,每每宰杀活蹦乱跳的鲤鱼,脑海便闪过鲤鱼精被刮去鳞片,疼得在地上打圈的情景,不由得心有戚戚,竟一时下不了狠手……

    女儿心善,见不得种种杀生。不止一二回,我顺从女儿意愿,放下菜刀,悄悄地把鲤鱼送归东阳江——起先,它似乎惊魂未定,并不急于游走。然而,当回过神来,它便倏忽而逝,只留给我一个浅浅的背影,决绝地相忘于江湖。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东阳江是婺江的重要干流,源于磐安玉山的龙鸟尖,岸阔水深,生生不息,正孕育着一个个“鱼跃龙门”的伟大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人文读本 | 谁是刘既漂
    相关新闻
    吴风越俗|绿野兔奔
    吴风越俗|醉在乡音里
    吴风越俗|小吃,思乡的蛊惑
    吴风越俗|一棵西红柿的N种可能
    吴风越俗|李渔醉蟹
    吴风越俗|石蛙
    吴风越俗|艾颂
    吴风越俗|王者归来
    吴风越俗|一桌年菜 十分乡愁
    吴风越俗|高脚白 美人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