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2025年春运启幕。40天里,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5年春运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今年春运有啥特点?人们的出行又会有怎样的新体验?
春运人流不断攀升
90亿人次破纪录
从总体规模来看,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7%,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客运量有望突破5.1亿人次,民航客运量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均在去年历史峰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自驾出行依旧是春运的主要出行方式,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80%。另一方面,家庭出行需求旺盛。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春运旅行趋势报告》显示,铁路多人同行的出行需求中家庭占比24%,民航的家庭出行占比达36%,较去年有所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时空分布集中也是2025年春运客运的一大特点。今年春节较往年偏早,春节前后将呈现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叠加情况,集中度较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主要集中区。铁路节前热门出发城市主要有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节后热门出发城市相对集中在成都、郑州、重庆等地;民航方面,连接核心城市与热门目的地的航线以及探亲返乡航线客流量最大。
陆空运力全面升级
守护“流动的中国”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群众出行规模进一步增长。同时,今年也是第一次将除夕列入法定假期,8天春节长假前后客流集中度较高。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铁路、民航、公路、水运各方面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铁路是大多数人的春运首选。国铁集团消息显示,春运期间铁路每日将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而自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028列,较调图前增加230列,长江经济带、中东部、西部等多个区域的开行方案和结构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民航方面,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在主要国际枢纽机场中,北京两场航班计划量增幅在5%以上,上海两场、成都两场航班计划量也有一定增长。三亚、海口、哈尔滨、乌鲁木齐等“避寒游”“冰雪游”热门文旅目的地机场航班计划量预计增长明显。
为保障新能源汽车自驾出行,充电设施增加的同时,“超充”也在多地早早布局。春运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已建设600至800千瓦的超级充电站。
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
传统文化游热度高涨
2024年12月4日,“春节”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
日前,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了《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成为游客的热门选项。其中,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闽南游神、西北社火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青睐。
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北京、西安、成都、南京等凭借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便是传统文化游的热门之选;而泉州、洛阳等地,则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旅游的兴起,逐渐成为新兴的文化旅游热点。此外,在《黑神话:悟空》的带动下,自暑期以来,太原、大同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声名鹊起,文化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探寻古建古寺等历史遗迹。
幸福回家路上,许多人正在奔向阔别已久的故乡。祝福归乡的人,顺利出发,幸福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