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冬天到东北旅游记得别舔冰!专家提醒:小心冻伤!

    人民日报 2025-01-11 23:46全网传播量1295
    00:00
    00:00

    随着冰雪旅游季来临,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哈尔滨游玩。近期在各个社会平台上,经常有人发布在东北户外尝试舔冰块和金属的视频,然而在有些冰块、栏杆上却留下了带血的嘴唇印。

    一些到东北旅游的游客发布舔金属和冰块的视频截图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二科副主任牟斌表示,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常在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这种极寒环境下,冰块和金属表面温度极低,当皮肤接触它们,尤其是湿润的舌头或嘴唇接触时,因人体体温与低温物体温差大,热量迅速传导流失。皮肤表面水分瞬间结冰,就像被强力胶水粘住,越挣扎粘得越紧。

    一旦强行挣脱被粘部位,会导致皮肤撕裂、破损,造成疼痛难忍的外伤。牟斌介绍,嘴唇、舌头等部位皮肤黏膜娇嫩,受伤后不仅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功能。“发生被粘情况,不要惊慌挣扎。”牟斌说,可以用温水缓慢浇淋被粘部位,使冰融化,让皮肤自然分离。若皮肤破损,简单清洁后,用干净纱布覆盖,及时就医。

    此外,在户外接触金属、冰块等冰冷物品时,也很容易引发冻伤,尤其是皮肤、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部位因血液循环相对薄弱,最易冻伤。“轻度冻伤仅伤及表皮,皮肤红肿、刺痛、瘙痒,严重时,冻至肌肉、骨骼,引发水疱、溃疡,不仅带来剧痛,还可能导致感染,影响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牟斌表示。

    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程锴告诉记者,有很多人推荐用雪搓、用热水泡等方法缓解冻伤,这类治疗冻伤的方法不可取,甚至会加重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

    程锴提示,日常在户外活动,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遵循“分层穿衣”原则,内层选透气排汗材质,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防水。万一发生冻伤,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温暖室内,避免冻伤部位受压。冻伤较轻,用38℃-42℃温水浸泡冻伤部位,水温不宜过高,浸泡至皮肤颜色和感觉恢复正常。冻伤严重,避免揉搓、按摩冻伤部位,用干净纱布或衣物包裹,尽快就医。

    相关新闻
    因为这件事,男子的新婚之夜全毁了!医生:问题不大,还有救
    一觉醒来,身上多了一个大水疱,天气一冷,取暖千万要当心!
    长期穿紧身衣让他差点废了!医生提醒:还有这些习惯也应注意
    一觉醒来,身体突然出现水疱?!多是因为被窝里的TA……
    跟着视频学“放血针刺疗法”,阿姨用绣花针把自己扎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