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海外华文女作家齐聚杭州,共话“原乡与异域”的文学人生

    潮新闻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郑秋明2025-01-10 09:09全网传播量883
    00:00
    00:00

    在汉语写作中,海外华文女作家,一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群体。她们携带着自幼被中华文化熏陶的印记,漂洋过海,在异域天空下,用天赋、学识、智慧、毅力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家园。她们的书写,如同一朵朵开放在异域的汉语文学之花。

    1月9日,由钱报读书会与纯真年代书吧联合举办的“海外华文女作家纯真漫谈:写作在海外分享会”在杭州西湖纯真年代书吧举行。

    四位海外华文女作家——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顾月华、北美新移民代表作家陈谦、海外文轩作家协会创会主席海云及国际知名制片人曹玛丽,与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王侃,共同探讨她们在美国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生活体验以及面对文化差异时的文学处理,展示海外华文女作家们对于“写作在海外”的深刻见解及其作品中的多元视角。

    自左向右,曹玛丽、陈谦、顾月华、海云、王侃

    从《大地》到《末代皇帝》

    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冲击

    尽管都身处异域,但几位嘉宾接触异国文化的经历却并不相同。

    海云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她初入夏威夷大学,读的第一堂英文写作课遇到的挑战,老师介绍了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大地》,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身为中国人的自己却对这本小说一无所知。海云意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时也引发了她对美国文学的兴趣。她强调,这种体验让她学会了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文化兼容的眼光,发掘闪光点,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国际知名制片人曹玛丽拥有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曾参与了《末代皇帝》《美丽人生》等多部国际大片的制作。她以经典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场景为例,介绍了西方创作者如何巧妙地将中国元素融入电影语言之中,既保持了东方韵味又不失艺术美感,“优秀的电影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触动人心。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关键在于讲述那些能令全世界接受,不是狭隘的人物刻画,而是放到整个世界看来都是鲜活,哪个民族都遥相呼应,引起全球共鸣的故事。”

    顾月华,上海出生,旅美作家,画家。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荣誉会长,极光文学讲座策划人。曾与木心先生同窗,与陈逸飞在美交往甚多。曾多次回沪举办个人画展。著有《天边的星》《半张信笺》《走出前世》《上戏情缘》《依花煨酒》《宿命》《顾月华小诗集》。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我常常揣想当年,如果我去了杭州,生活在曾经有林风眠、颜文樑、刘开渠等无数艺术大师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奋斗过的西湖旁,亲近我一世钟爱的艺术学科,身旁有一大群艺术精英切磋艺事,我还会离开中国吗?我还会这样半夜梦回魂断关山的遗憾吗?我常在夜间眺望明月,神回故里。”

    在美国生活多年之后,顾月华提笔以文字倾吐,阐述一生起伏的奇特际遇,常念故国和家园。

    从舞台美术设计师到作家再到画家的身份转变,顾月华回顾丰富的人生经历,说起自己如何在异国他乡找到新的创作灵感。

    “我从未想过成为专业作家或画家,只是希望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下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到美国后,做留学生,又成为打工人,一辈子都在做别人,从来没有做过自己。退休后先生画画,我做家庭妇女,他走了,我重新拿起画笔画油画……非常感恩我在84、85岁以后,真正又能够回到我文学艺术的道路上来。”

    陈谦,生长于广西南宁,北美新移民代表作家。曾长期供职于芯片设计业界,现居美国硅谷。著有长篇小说《无穷镜》《爱在无爱的硅谷》,中短篇小说《繁枝》《虎妹孟加拉》《特蕾莎的流氓犯》《莲露》《望断南飞雁》等。

    陈谦的作品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和对人类深层困境的探讨而著称,她的写作常聚焦于中国旅美高科技新移民的情感困境和心灵追求,以深刻展示而独树一帜。

    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初到美国时受到的文化冲击,陈谦说:“那时的世界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巨大的价值观、生活、思维、习惯方面的差异和冲击,没办法消解,于是我就走向文学,走向书本,拿起高中女生的作文文笔开始写,分享环境的变化、世界观的变化,对生活的理解思考,是我写作直接的元发力。”她表示,“正是这些差异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使我能更深入地思考人性的本质。”

    跨文化的共鸣

    讲好中国故事的秘籍

    在海外华文女作家跨文化的书写中,往往裹挟着深入血脉的“原乡”记忆与纷繁复杂的“异乡”体验,标注出自身属于个体同时也属于时代的特殊记忆。但现场几位嘉宾一致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找到能引起全球共鸣的主题。无论是描述爱情、家庭还是社会问题,只要触及普遍的人性,就能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弦。

    陈谦表示,当下创意写作非常流行,写小说剧本,技术和套路是一方面,但底层逻辑,还是要靠价值观打动人,感动人心。

    曹玛丽 ,国际知名制片人,中欧女性电影节创始人之一,曾参与《末代皇帝》《美丽人生》等多部影片制作。

    曹玛丽则介绍了由她参与筹备,即将举办的全球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踏着时代步伐要求征集AI短文、短片、图画的创作,鼓励更多创作者参与其中,用文字或影像传递独特的声音,欢迎优秀中国故事的讲述。

    分享会上,几位嘉宾还就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学创作给出了宝贵建议。面对一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二学生的提问,曹玛丽鼓励年轻人首先要写出感动自己的故事,然后逐步扩大影响力,把最真实的情感融入作品中,才能打动更多读者。

    海云,海外华语作家,香港大公报专栏作家。海外文轩作家协会创会主席,海外女作家协会和纽约作家协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生命的回旋》《金色的天堂》《冰雹》《归去来兮》等。

    海云则向一位关注非虚构写作技巧的读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写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可以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随着积累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有一股力量往外冲,这时就可以开始尝试更加复杂的叙事结构。但是井喷之前是大量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无论哪样的阅读,都是有帮助的。” 

    顾月华则以坚韧而美丽的风雨人生给出宝贵的箴言:“生命非常艰难,我年轻时也是到处妥协,让步,改道,放弃选择,但有了一点改善后,就坚持自己的道路。”

    通过此次海外华文女作家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理解和支持,也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正如主持人王侃教授所说:“80年代去美国的经历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次启蒙般的刺激,而今天的我们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着文学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图片由纯真年代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