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不让腐败“今天阳光明媚”,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潮新闻 评论员 高路2025-01-09 06:42全网传播量2.1万
    00:00
    00:00

    图源:央视新闻

    专家发“今天阳光明媚”,竟是欢迎围猎暗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月8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其中揭露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大量腐败行为。

    专题片曝光的一些贪腐细节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有专家被抽中评委了,没有人找他,他就会在群里发一句说“今天阳光明媚”,现场40分钟之内就有人电话打过去了。2024年初,某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一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工鲁超然立即用短信发送给了一家招标代理公司。该公司代理的企业顺利中标后,给鲁超然的好处费高达35万元。

    企业为什么愿意给出这么高的好处费,当然是因为这条信息值这么多钱,可以为企业赢得超额回报。企业又不是傻子,凭什么给一个没有决定权的普通工作人员发这么多钱?自会根据投入产出的比较评估一条信息的价值、一个人的作用,然后做出决定。只要能搞定专家名单,它就有把握搞定专家,最终左右项目的归属,否则,这条信息就值不了这么多钱。

    可以想象,接下来,它还要搞定专家搞定评审,又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些钱最后都会从项目投入中支出,以成本的方式体现在账面上。工程款就那么多,企业不可能赔本赚吆喝,羊毛最终还是要出在羊身上,花在腐败上的钱多了,势必花在工程上的钱就少了。收了人家的钱,工程用料上马虎一点、次一点,你还好意思监管吗?一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就收走了35万,你还能对它的质量抱过高的期望吗?

    招标中心,几名评审专家收受了中标企业好处,甚至在评标现场明目张胆地违规沟通;有所谓的专家身兼数职,既是水利部门的公职人员,又具备评审专家资格,还充当起了在当地俗称“黄牛”的掮客角色……这些乱象的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这种现象要不根治,这市场好不了,早晚出事”,业内人士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说到了点子上。所有的腐败成本都会以牺牲工程质量、工程效果的方式体现出来,成为民生的负担;所有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也只是暂时潜伏了下来,变成一个个安全隐患,等待被触发的那一刻。

    制度应该说已经非常严格了,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为全市项目提供招投标服务,交易中心评标系统在评标前40分钟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名单,以防有人提前围猎专家。可是,就在工作人员的眼皮子底下,一桩桩肮脏的交易在短短的40分钟里达成了。由此可见,如果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监管,腐败就会无缝对接,再严格的制度也会沦为摆设。当专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甲方乙方沆瀣一气,没有了顾虑,没有了边界,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呼朋唤友时,必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事后的整改措施也证明,腐败的产生说到底还是个治理问题,需要从完善权力运行环节、监管体系中寻找解决办法。赤峰市吸取之前的教训,开展工位式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实现专家随机抽取、远程分散评标、全程见证监督,评审专家互不见面、互不熟悉,防范提前私下勾兑等情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量引用外地、外省专家,也降低了贿赂专家的可能。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广泛的公共利益,设立这样一个环节不是为腐败提供方便的,而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生在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这一个案,其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可以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治理提供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乐队买衣服表演后退货,不怕“薅”光自己的名声?
    潮评丨商家不能打政策红包的歪主意
    潮评丨以旧换新,容不下任何“耍心眼”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