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单霁翔,今天我为大家朗读《人居北京》片段……”
1月1日晚8时,第367条“天一夜读”短视频在宁波文旅、宁波图书馆新媒体账号准时上线。当晚的朗读者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低沉的声线,穿透屏幕,将一抹书香送抵千家万户。
在甬城,从2024年1月1日起,每晚8点,这样的“夜读”之约,不见不散。
“天一夜读”是宁波创新打造的短视频阅读品牌,面向全社会招募领读者,全民共同参与夜读接力,以“一晚一人一书”的“日更”频率,推送朗读视频。单霁翔是第367位接力者,也是“天一夜读”迈向2025的第一棒。
“天一夜读”第367位领读者单霁翔。(宁波图书馆 供图)
新老之交,回望来时路,一组新鲜出炉的数据很是抢眼:过去一年,366个夜读短视频创下全网传播量超1200万的“战绩”。这背后是宁波逐渐成型的阅读新“夜”态,也是一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格。
366天366人:新时代的“勾栏瓦舍”
一盏立式台灯,一把沙发,一个人,一本书,娓娓道来……
2024年4月9日,86岁的宁波中学退休老校长陈守礼,就坐在精心布置的夜读场景中,分享《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片段。
“一辈子教书育人,这次换个‘讲台’,播种书香。”看着不断刷新的播放数据,陈守礼对“新讲台”有了崭新的认知。夜,读,这两个字在一起,让人想到灯,想到书,想到忙碌喧嚣之后终于静下来的气氛,想到独处中渴望与文字交流的心情。他喜欢一条一条翻阅视频下的读者留言,汲取灵感。
“天一夜读”宣传海报。(宁波图书馆 供图)
陈守礼是“天一夜读”的第100棒,前有桥吊工人、快递小哥、劳模,后有企业家、演员、医生等等,一年366位领读者几乎覆盖各行各业。
“我们试图通过视频夜读,创造一个更为开放、包容的阅读空间,让每一个声音都有机会被聆听。”“天一夜读”出品方、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说。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推陈出新,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改变,这就需要以不断升级迭代的形式,为人们精神文化消费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天一夜读”正是探路之作。
这背后的传播逻辑清晰且巧妙——
海量的、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内容创作者和供给者,在“天一夜读”所依托的“宁波文旅”等新媒体平台上,以点赞、分享、评论等强社交属性进行交互,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结构相互嫁接,原本个体化的阅读成为一种群体化的共享,打破书籍的单一维度,知识如“树状”般恣意传播。
2024书香宁波日宁波图书馆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一盏秋灯夜读书——“我陪孩子读经典·天一夜读”分享会现场。(宁波图书馆 供图)
“若把领读者比作过去茶馆说书人,那么天一夜读就是新时代的‘勾栏瓦舍’,它让阅读真正嵌入现代人的生活里,才有更多人愿意挤进我们的阅读‘茶馆’。”徐益波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一组数据或可望见短视频夜读的蓬勃之态。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过10亿,2024年某短视频平台《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该平台上读书类视频与直播呈快速增长,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数量高达1143.43万个,收藏量达3.91亿次。
366到1200万:把书读薄再读“厚”
2024年1月6日,小寒。
当晚8点,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在读博士邹赜韬几乎掐着点刷“天一夜读”,当天,他作为领读者,分享新作《江南烟火:有滋有味的百年饮食》。
“天一夜读”第6位领读者邹赜韬。(宁波图书馆 供图)
“内容是一选再选 ,录制也是一录再录。”作为一名资深“书虫”,邹赜韬在各类阅读活动里都是“常客”,谈笑风生,却在这一分多钟的朗读视频面前,小心翼翼。
细品邹赜韬这段夜读短视频,既有关联节气小寒“大雪纷飞吃羊肉”的画面感,又有“象山农家养羊极多”等紧扣地域元素的细节,引来读者纷纷留言:“一本314页的‘大块头’就这样被秒带入,好奇,向往……”
“一秒共鸣”,考验创作者。创作读书类短视频本身,就是一种辛劳的筛选与“播种”。
“纸质到视频,从语言表达到思维体系都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像高效而立体的舞台,语气、动作甚至朗读者的身份信息,都能让一本书活灵活现起来。”邹赜韬印象最深的是“天一夜读”的第46位朗读者——“快递小哥”李洋,分享《活着》里关于老人、老牛进入垂暮却坚强的生命状态,那朴素声音里带着一天奔波于大街小巷后的疲惫,瞬间就有了画面感。
2024年4月23日,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开展“我陪孩子读经典——2024夜读进行式”活动现场。(宁波图书馆 供图)
“一两分钟,一本好书最精华、最打动人心的东西呈现出来,是把书读‘薄’,直接抓眼球,而被勾起阅读兴趣后,很多人又重新去细读全书,走向更深度、更广度的阅读世界,这又把书读‘厚’了!”邹赜韬说。
不乏案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原本是一本冷门书籍,10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版,10年间累计销量仅2万册,后经由抖音账号“小嘉啊”的一则60秒视频迅速出圈,单日销量达3000册,高峰期日销过万。
可见,“播种”激活了阅读的边界和空间,给阅读更大的可能,这背后又是“量质齐飞”的沉淀。
最新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3%,“视频讲书”成为阅读方式的新选择。在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这无疑是助力阅读“基本盘”扩容与成色提升的一条“蹊径”。
从宁波最新发布的“阅读报告”看,衡量阅读人群广度的普适指标——全民综合阅读率,宁波不仅高出全国数据约10个点,且连续4年攀高。
2024年4月宁波读书月“谁在阅读Ⅳ——天一夜读特展”。(宁波图书馆 供图)
1200万和969.7万:一座城在阅读中走向辽阔
“我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在宁波图书馆“谁在阅读Ⅳ——天一夜读特展”留言墙上的一个问题。
“世界在书页中展开,书是唯一可移动的山。”有读者留下文字回应。
一问一答,看得见“天一夜读”1200万传播量背后,969.7万宁波人的精神谱系。
宁波,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包容,蓬勃,吸引数以千万计怀揣梦想、蓄势待发的创业者,各类经营主体就有近150万户。个人的逐梦和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催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文化自觉,也催动宁波这座城市以“书香之城”为抓手频频出招——
2024年4月宁波读书月“谁在阅读Ⅳ——天一夜读特展”。(宁波图书馆 供图)
2020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构建起自上而下、协同推进的全民阅读体系;从24小时城市书房、 300余个有声读书驿站到社区读书,宁波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近1.52册,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5.36本,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波170余个阅读组织、品牌活动活跃全城,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超过11000场……而诞生仅一年的“天一夜读”,又以“高触达性”推动全民阅读体系的再深化。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追求人文立城,开始向内求索,构筑起稳固的人文品格,就会发现真正的辽阔。”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建勇说。
“弹丸之地”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高的国家,也成长起占全球35%的科技独角兽公司;“德国制造”享誉全球,每1.7万人德国人就有一家书店,人均书店密度全球最高……从全球范围来看,阅读指数和创新指数高度重合。
“天一夜读”366位领读者,366本书。(宁波图书馆 供图)
再看宁波,据公开数据,2023年宁波GDP达16452.8亿元。早在2021年,《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就提到,宁波要“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缺口不小,任务很重。
“冲锋号”吹响,宁波最需要的正是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宁波人”。可以说宁波的未来,正由这些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宁波人共同书写,他们不仅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更在现实世界中创造答案,推动这座城跨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