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乡村土特产丨温州瓯柑,先苦后甜特有的乡愁味

潮新闻 特约作者 林娜 编辑 应忠彭2025-01-07 01:45全网传播量5156
00:00
00:00
编者按:循四季之韵,绘瓯越土特产地图。温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报集团温州分社,重点聚焦温州“六个一”特色产业,推出“寻味乡村土特产”系列报道,探寻“百村百品”,解锁北纬28°的土特产密码。

每当春节临近,随着淡淡乡愁泛起的是家乡特有的一种水果味道。此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儿时家家户户都有的大水缸,不是用来盛水的,一掀开木盖子,便是金黄色的瓯柑,吃到嘴里仿佛有一丝苦味,回味又是甜,那就是温州特有的瓯柑味道。

如果说有一种水果体现了温州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肝胆相照的特质,那就是瓯柑,因为它集苦和甜为一身。瓯柑的口味是先苦后甜,温籍作家琦君在《瓯柑》一文中说:“人生原是甘苦参半的,这味儿又岂不隽永?”

瓯柑是在时间里慢慢变甜的果实。瓯柑的特点之一是耐储存,初冬是瓯柑收获的季节,过去没有冷藏条件,把大水缸放在阴凉的地方,里面的瓯柑能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那时瓯柑的皮皱巴巴的,口感却比新下的好。春节吃多了油腻的东西,大人总是让孩子吃瓯柑,清凉解毒。

有一年春天我从北京回到家乡温州,到同学家玩,她揭开角落的报纸,儿时的大水缸赫然在目,里面居然还放着瓯柑。不会吧,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储存瓯柑的习惯?同学说,你忘记了我外婆家在三垟,我舅舅是种瓯柑的?从那年开始,每当我回到瑞安,同学都会从大水缸里拿瓯柑让我带回家。直到三垟湿地改造旧民居拆迁,她舅舅不再种瓯柑。

2024年夏天,我们三个同学到三垟湿地,走到靖姑桥时,一个同学对另外一个同学说:“到你外婆家了,看,这是你的外婆桥!”是呀,过去这一带就是这个同学的外婆家,是她母亲生活过的地方。同学说,因为她母亲在这里长大,所以能坐小船。每次她母亲带她和姐姐来外婆家,舅舅就摇着小船来接她们。但是她和姐姐会晕船,每次都是她母亲坐船,而她和姐姐在田埂上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想像一下,两个小姑娘穿过瓯柑花开的树林,那景象该有多美。

我们三个人说着说着,便有些伤感,于是打电话给她舅舅,想再坐一次小船,去看看还有没有遗留的老房子。我们要离开三垟湿地时,才接到她舅舅的电话,他喝点小酒睡了个大午觉。我们只好留着遗憾打道回府。

十一月中旬,我和温州大学一个教授又去了三垟湿地。教授说,现在温州把瓯柑和杨梅作为地方特色乡愁果品打造。教授的同学是三垟湿地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坐船沿着河道参观了瓯柑生长情况。此时正是瓯柑收获季节,硕果累累。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这几年瓯柑的产量逐年减少,但是三垟湿地目前还保留了574亩瓯柑生产基地。

家乡滋味知多少,且向故里水乡寻。应怜汤汤故乡水,不远万里送瓯柑。

林娜: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协会会员

产业密码:瓯柑温州,独特的地方“土特产”

每当秋风送爽,瓯柑便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那圆润饱满的果实,如同点点繁星挂在枝头,闪耀着诱人的光泽。剥开果皮,一股清新香气扑鼻而来,那是瓯柑独有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色泽鲜亮,仿佛能滴出水来,入口即化,甘甜中带着一丝微酸,恰到好处地挑逗着味蕾,令人回味无穷。

历代宫廷中的“珍品贡果”——瓯柑,是温州人喜欢的年货。瓯柑柑皮金黄,籽少皮薄,果肉多汁,吃起来先微苦而后甘甜,还伴有特殊的回味。温州俗语有“端午瓯柑胜羚羊”一说,赞的就是瓯柑清凉解毒的品性,也说明瓯柑具有较长保鲜期,可一直保存至次年端午节前后。

目前,温州市的瓯柑种植面积约4万亩左右,其中瓯海区的种植面积占了2万亩,是瓯柑的主要产区。

如今,除了新鲜、优质的瓯柑鲜果,还有各式各样的瓯柑制品,如瓯柑陈皮红茶、瓯柑陈皮酒,瓯柑姜茶、瓯柑蜜炼,瓯柑爽口条、瓯柑饼,柑儿文等。

瓯海区在2003年获得了“中国瓯柑之乡”的称号,并在2006年被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温州瓯柑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温州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瓯江浪花
相关新闻
寻味乡村土特产丨温州大黄鱼:东海之滨的金色瑰宝
寻味乡村土特产丨山海之美孕育温州“丰”味
晚潮|柑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