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一座3D打印的田·美术馆在桐乡洲泉镇揭开面纱,并迎来第一次展览——万物竞长:浙江省“乡村·乡建 ”主题摄影联展。
光影之乡,叩开艺术新大门。桐乡是中国摄影之乡,田·美术馆的开馆,为美学艺术贴近市民群众、融入公众生活打开了新的艺术之门。记者置身万物竞长:浙江省“乡村·乡建 ”主题摄影联展现场,镜头下的生动故事、精彩瞬间让人印象深刻。本次展陈的166幅作品,既有文化特派员、文艺村长等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他们在文化帮扶工作过程中拍摄的乡村振兴之美,也有洲泉本土的摄影作品——东田的度过,再现了洲泉镇东田村建设发展40余年值得铭记的历史进程。
“就这几日,在浙江大地上,既有浙江中国金像奖获得者的精品作品展,也有浙江工业制造摄影大展、更有今天的全省乡村摄影艺术展,这些全方位的摄影大展为浙江贡献了影像的力量。”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说,浙江是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次摄影活动紧紧围绕“乡村共富”这个关键词而开展,特色鲜明,相信未来将会呈现越来越丰富的摄影创作方式,涌现各种多元创新的摄影作品,而这些新时代的新作品也将会不断地展现在浙江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田·美术馆坐落于乡村,是一座依托3D打印技术而成的独特美术馆,这在国内还属罕见。记者来到位于洲泉华腾猪舍里庄园的田·美术馆,整体建筑宛如一根根穿越时空的管道,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个集观赏、艺术展览、创意工坊、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空间,而旁边就是一座图书馆,满溢书香。
“这些管道,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彼此拼接,形成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结构。”田·美术馆项目设计师李以靠告诉记者,这座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于采用3D打印技术了,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建造成本节约了至少200万元。
“成本如何省下来的?主体建筑牢靠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以靠介绍说,3D打印建筑技术的原料,采用的是建筑拆迁废弃物、矿渣、煤渣、城市固废等制成的“油墨”,而主体建筑采用全新的复合保温强力墙体,构件强度提升了2倍,抗弯能力提升了5倍,加上3D建筑打印智能设备代替了人工,建筑成本自然降下来了,生产效率也得到提升。
乡村因艺术而精彩。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忠海说,近年来,桐乡努力构建“文艺共同体”,让清新的乡村、质朴的村民、纯真的乡愁和变化中的村居与文艺相融合,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桐乡还深入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打造出蚕桑文化研学、江南茧画等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实现“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为乡村增添浪漫的艺术气息,让优秀文化直达田间地头、让文化制度创新成果惠及群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