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聚焦事项闭环管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潮新闻 通讯员 何建新 柴梦婕2024-12-30 08:24全网传播量178
00:00
00:00

近年来,衢州市江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以“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系统集成、高效协同”为标准,以“县级负主责、镇街提能力、网格强基础”为框架要求,创新提升“四治融合”治理方式,迭代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张网”的“141”基层智治体系走深走实。

创新发展基层事项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基层事项全链条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去处;重点打造一站式体系化乡镇社会治理中心,迭代发展治理阵地、治理模式、治理底座,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助推基层治理换挡提速;打造“一平台、四集成”治理模式,运用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实现“快响速办”。

江山以全国信访法治化试点、全省非警务协同处置机制试点等重点工作为依托,持续推动基层事项闭环管理提质增效,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江山智慧和力量。

机制保障夯实治理底座

江山市创新基层事项化解闭环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暨基层事项化解处置会议机制,由市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每周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重点信访问题、重要基层事项、跨部门跨乡镇纠纷等事件,同时印发《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文件,由市级层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本来以为今年要空手回家过年了,幸好有你们”,一位工人在旁潸然落泪。今年12月,贺村镇某家居有限公司25名员工到江山市社会治理中心反映欠薪问题,因涉及金额较大、人员较多,联席会议对该欠薪纠纷进行专题会商研判。人社局、公安局、法院、贺村镇根据研判结果,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与公司负责人开展情法理沟通,市社会治理中心持续跟进。最终,该公司及时支付员工工资,一起集体欠薪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2023年来,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江山市社会治理中心建立“三进”调解机制,将专业人才、优秀人民调解员、律师和退休政法干警组成“流动调解专家团”,定期进乡镇、进村(社)、进网格协助开展重大、疑难、复杂、多跨矛盾纠纷的调解和服务;出台《矛盾纠纷调解经费使用规范》,向符合条件的调解员发放案件调处的补助,与司法局“以奖代补”政策形成双重激励;针对信访维稳、多次重复报警等疑难警情以及边界不清、管辖争议的非警务事项,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协同部门,实现精准分流、及时处置。

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42.5%,初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3%,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100%。整个社会生态面向好离不开每一位专职调解员,他们深耕调解工作十数年,将“受理、流转、交办、回访、评价”的闭环流程谨记于心。“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事项化解销号清单和销号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进行实时动态更新调整。”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江山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信访补充”的原则,依托闭环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通过持续升级迭代,各项机制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全链条、全方位的大治理格局,真切落实“最多跑一地”的“春风化雨”改革工作。目前,江山已逐步向“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高效协同”的标准迈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隐患消除在萌芽。

高标准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

江山市石门镇社会治理中心作为上传下达的核心中枢,向上承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的指令任务,向下负责基层网格的管理评价,横向推动“党的建设、平安法治、民生服务、经济发展”四个功能性平台的融合对接,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高质量推动“一中心、四平台、一张网”的“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作为重点乡镇,石门镇在健全“民呼我为”、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接诉即办”试点工作,协同联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接诉功能,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受理、精准派单、分类处理、限时办理,推动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自运行以来,已受理1839起群众诉求,解决1782起,解决率为97%。

石门镇、贺村镇等重点乡镇试点建设集“应急事件指挥调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事件办理、基层治理事件流转、基层网格队伍管理、综合力量整合使用”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中心。按照“1+1+X”配强社会工作队伍,同时将公安、综合执法等力量统一纳入基层治理平台,组建跨事项应急处置队伍,做强乡镇(街道)统筹调度能力。

“你们工作人员办事速度真快,本来我还担心一下子办不下来,这下可不用愁了”,一位阿姨微笑着把锦旗送到石门镇资规办证员手中。石门镇为提供优质服务,按照“1+6”标准建设功能区块,即“一窗受理”区、咨询办事区、综合受理区、矛盾调解区、信访接待区,建设多元共治“共同体”;为化解矛盾纠纷,专设“江礼”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引入“老娘舅”“悦心理工作室”等社会组织力量;为开展公益活动,根据“一月一主题”要求,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今年来,全镇已开展“困境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向未来慈善助学关爱”等18个公益活动。

“我们着眼做实基层减负,聚焦推进基层事务‘准事准办’”,石门镇负责人说,在向下压实责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非基层”的工作要求,网格员、社区干部等人通过“减负码”提交工作清单外的任务,将不属于基层的任务隔绝在职责范围之外,真正从制度上、根子上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有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目前,已有20项清单在列。

在县级层面,整合江律商事调解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9个中心整合为“一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现共有公检法司、人社、妇联等15个常驻部门,医调委、妇调委等10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各类行业调委会着力推动医疗纠纷、家庭纠纷等专业领域的调解工作。通过专业调解员的介入,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调解服务。至今,已解决各类行业纠纷960件,较去年同比增长15%。

江山市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说:“江山将推广四大重点乡镇(街道)的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逐步实现全市19个乡镇(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迭代升级”。江山将以“区县负主责、镇街提能力、网格强基础”为框架要求,继续深化“141”基层治理体系改革。

数字赋能基层减负增效

近年来,江山市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上不断奋勇探索。2017年试点开发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经过7年升级迭代,发展成如今的“三民工程·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并创设“快响速办”、“平战结合”、“‘网格+气象’防灾减灾”等6个区级应用,实现智治与人治深度融合。

聚焦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目标,依托“三民工程·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打造集有效信息、公共视频、治理应用、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四大集成”系统,推进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统览、无感切换”。至今,共集成8万余条有效信息、25980路视频资源、7大应用场景以及9个指挥系统。

“我们坐在指挥大厅就可以调度任何一个部门,全市面上的数据都整合在一个界面中,一目了然。”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实现“一站式”调度的基础上,江山探索建立分类型、分场景、分层级的平战结合指挥体系;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重点领域、重点事件等进行风险研判和自动预警,实现“风险感知智能化、除险清患实时化”,有效提升事件处置效率。

11月2日,在系统巡查中发现一起疑似电线杆下垂产生火花的危险事件,指挥室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联动供电局、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协同处置,防止隐患发生。从发现到解决,仅用时15分钟。

“江山速度”虽卓有成效,但绝不止步于此。“近期,我们研究创建‘快响速办’应用,进一步扎稳事项交办的上下归口,推动事项归集更全面、交办落实更有力、挖掘研判更深层。”清湖街道负责人说。“快响速办”平台中内置驾驶舱模块,实现对各事项进展全流程监督、临期预警、到期催办、超期督办。“吹哨人”可根据事件难易程度,设置协同办理时限,并实时查看应用中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充分发挥督办“利剑”作用。

如今,依托“三民工程·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和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效治理,江山逐步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精度”的智治之城。今年以来,隐患发生数同比下降42.6%,闭环速度同比提高50%以上。

“江山”如此多娇,生当为其折腰。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制度创新、体系完善与数字化高度融合,生动擘画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江山蓝图,也开辟出一条走向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江山路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