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转型升级向新而行 国能浙江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潮新闻 杨烁 顾志鹏 陈挺 2024-12-27 01:59全网传播量1.8万
    00:00
    00:00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重组整合成立,对浙江区域内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企业履行统筹协调职责,截至2024年10月底,公司总装机容量1577万千瓦,其中运营容量1200万千瓦,是省内第二大发电企业。

    浙江公司全景图 齐伟杰 摄

    国能浙江公司这四年来,以奋勇争先、勇立潮头的态势铆足了劲头,始终扎根在浙江的能源实际,瞄准“双碳”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发展过程中,国能浙江公司致力于保障能源安全,持续不断地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遵循着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策略,全面增强了能源资源的保障力度,为建设独具特色的能源现代化发展路径,贡献了国能力量。

    推节能促降耗

    以科技创新谋划布局

    作为一代“新生”力量,国能浙江公司牢牢把握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我们坚持以‘大项目’推‘大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对重大工程的支撑保障作用,发挥重大工程对科技创新的承载和带动作用。”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说。

    浙江公司北仑电厂风机全景图 施丹妮 摄

    今年年初,随着1号210米高的“大风车”迎风而动,国能浙江公司首个风电项目在北仑电厂成功投运,标志着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实现“风光火储”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火电厂。作为我国筹建于1989年的第一个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特大型火力发电厂,北仑电厂靠着不断的技术创新,依然处于当打之年。至此,北仑电厂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大力推进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清洁高效机组。项目建成投产后,北仑电厂将以734万千瓦的火电装机规模,第三次跻身全国最大火电厂,乃至成为世界现役最大火电厂。

    浙江公司舟山电厂全景图 马卫平 摄

    创新的道路往往充满挑战,但正是凭借对新事物的不懈追求和勇于打破旧有格局的勇气,国能浙江公司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在适应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所属舟山电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运行了20余年的1、2号机组关停。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开始谋划建设舟山电厂三期工程。“5、4、3、2、1,成功!”2024年8月,国能浙江公司舟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首台66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进入商业运行。作为千岛之城本岛最大规模能源点,该机组投运也意味着这座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厂,从曾经的12.5万千瓦、35万千瓦机组,跨入60万等级清洁高效机组行列。舟山电厂的完工也使其成为全国首个应用国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设的煤电项目,不但为机组早日投运缩短了宝贵工期,节省了数百万元建设资金,更是首创了国产BIM在火电(燃煤)领域的实施标准,填补了世界煤电领域工业软件的一项空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实现华丽蜕变。

    浙江公司安吉电厂开工仪式

    以舟山电厂三期、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安吉燃机等重大工程项目依托,开展二次再热系统集成技术和环保超低排放先进技术研究、推行国产BIM在火电燃煤工程的应用、加快完善数字化燃机电厂建设方案,着力打造国家能源集团首个“黑屏智能燃机电厂”……一个个项目的成功推进不仅证实了通过“大项目”推动“大创新”策略的正确性,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紧盯清洁低碳灵活智能燃煤发电、新型储能、氢能/氨能利用等电力产业前沿研究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后续公司的发展。”王海介绍。

    尽使命勇担当

    以民生为先扛起央企责任

    今年夏季,浙江省遭遇史上最强高温、最大负荷增长、最复杂运行局面“三最叠加”考验,浙江多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省最高温度达43摄氏度,全省负荷七创新高,最高达12333万千瓦,同比增长1311万千瓦(11.9%),为历年最大。

    浙江公司北仑电厂运行人员监盘 齐伟杰 摄

    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国能浙江公司坚决扛起能源保供央企担当,全力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加强生产现场设备运维管理,强化隐患排查和整治,全面做好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可调性,确保电网需要时候顶得上、发得出。其中8月7日到8月14日连续8天日均发电量超2亿千瓦时,创公司成立以来连续最大发电量记录,迎峰度夏期间发电量更是达到171亿千瓦,同比增长了9.7%。“这期间仅北仑电厂的单日发电量就连续9天突破1亿千瓦时,是北仑电厂首次以风光火储多元化新格局,在迎峰度夏时期当好了能源保障的‘压舱石’。”王海介绍。

    浙江公司宁海电厂供热首站 董廷廷 摄

    能源保供是职责所在,绿水青山更是民生所盼。一直以来,国能浙江公司把“融入城市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铭记心间,如果说北仑电厂2023年入选浙江省能源行业首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是国能浙江公司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那么宁海电厂与安吉余村的绿电交易,则是国能浙江公司践行“两山”理念的又一创新探索。

    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余村曾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面对“千万工程”发展的需要,稳定优质的绿电需求迫在眉睫。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宁海电厂在绿电交易的初始阶段便深入研究学习,第一时间启动绿证申领工作,在了解到余村的绿证购买需求后,双方一拍即合,成功交易绿证100张,抵消10万度非绿电消耗排放。从“两山”理念到“双赢”发展,这是一次“绿色企业”和“绿色乡村”携手共赢的双向奔赴,也是国能浙江公司以民生为先坚定绿色发展道路的完美诠释。

    浙江公司东屿电厂储能电站

    无独有偶,东屿电厂作为温州第一座骨干火力发电厂,曾在上世纪90年代承担着温州市区80%的用电负荷,这座曾经在上世纪给市区带来万家灯火的老电厂,在停摆17年后,重新绽放出“温州之光”。“原来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电是这样发出来的,我再也不会忘记随手关灯了!”在展厅中,一批批来此研学的孩子们看着壮观的工业遗址,不住地发出赞叹。为了让关停企业“储能”再出发,梅屿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应运而生,预计每年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4.8亿kWh,减少碳排放38万吨,同时大大增强温州地区电源支撑能力及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有效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最大限度为电网提供保障和支撑服务。

    重转型抓质量

    以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经济腾飞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传统产业焕发新春,还是战新产业砥砺前行,唯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浪潮中奋勇争先。

    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国能浙江公司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两端发力”,全面抓好能源低碳,加快舟山聚泰、北仑亚洲浆纸、温州园博园等低碳零碳园区重点突破,依托高速服务区探索光储充智能微网建设,拓展多元供应、多能互补等应用场景。

    国能浙江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轮驱动”,全面抓好能源科技,认真学习领会集团公司“1331”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制度配套、加大激励奖惩、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并推动公司“1+3+N”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强力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

    浙江公司宁海电厂新能源示范基地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刘玉权 摄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国能浙江公司也正在加快传统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规模化的步伐,从传统火电企业向绿色智慧企业转型,从单一电热供应站向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转型。蓝天白云下,火电机组、光伏电站、供热管线交相辉映,依托新机组建设,北仑电厂谋划了“千万千瓦能源基地+千万吨级供热基地”建设,未来的北仑电厂,将是海上、陆上风电光伏项目合力加速推进,新能源和火电联合运营,并具备对外高压供热的能力,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火电厂。宁海电厂也紧跟而上,依托自身区域优势,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打造“以电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发电+”综合能源供应体,探索开创供电、供蒸汽、供热水、供原水、供压缩空气、供石膏、供灰渣等“多联供”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促使电厂与城市园区深度融合,把电厂建设成为综合能源中心。

    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全景图 齐伟杰 摄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的当下,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是国能浙江公司转型发展的主方向、战新产业布局的主阵地。自重组以来,国能浙江公司从“零”出发,完成了186个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投资,总建设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其中超过100万千瓦已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在新型储能、能源生态岛、碳足迹管理、CCUS关键技术、综合能源利用、数字工厂等领域,加强前瞻性示范科技项目布局,誓要将浙江公司打造成为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主战场。

    浙江公司生产运营一体化中心全景图 吕泓锦 摄

    “接下来,我们还将做好‘新能源+’集成创新,深化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探索‘新能源中心+算力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创新链向产业链、价值链转化。”王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