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秦山核电给反应堆芯盲装一只“炼丹炉”

潮新闻 记者 王雨红 许钟予 通讯员 邵帅2024-12-26 07:22全网传播量12.5万
00:00
00:00

专项组在调试装置(受访者供图)

秦山核电有了同位素“炼丹炉”——26日,我国首个商用堆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秦山核电正式投运,这意味着今后反应堆无需停运,即可批量、稳定、持续生产镥-177、钇-90等用于癌症治疗的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其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把想象变为现实,秦山核电等了5年。“这是我国在医用同位素生产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迈出的关键一步,将有力提升中国核科技的影响力。”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欣喜激动。

商用重水堆具备产量大、成本低、供应稳定等优势,适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在中国,仅有的两台商用重水堆就位于海盐秦山街道的秦山核电基地。

医用同位素多为短半衰期,长则几天,短则仅几小时,需要在反应堆里加装一台生产装置,随用随取。尽管国外已有先例,但关键核心技术完全封锁,秦山核电决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

2019年,商用堆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项目开始谋划,秦山核电委托上海核工院,经过可行性论证分析,证实项目安全可行。

但用于装置核心部件的锆管成为“拦路虎”。根据锆管厂家当时的生产能力,要制造近17米的超长锆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专项组立即向上海核工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专家寻求协助,有人研究焊接工艺、有人修改设计图纸,大家以天为单位共同策划,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相比装置设计,入堆安装难题更为急迫,安装正负偏差不能超过1毫米。但反应堆内辐射强度高,普通摄像头无法正常运行,专项组选择“盲装”。通过计算、建模等,耗时近两年自主研制一套安装工具。

紧接着,是一场重复了2200多次的模拟实验。那段时间,专项组成员每天只休息3至5小时,紧盯屏幕查看各项参数,对装置进行优化改善,既确保反应堆安全高效运行,又不影响同位素辐照生产。

12月11日,在该装置试运行期间,首批镥-177靶件入堆。26日,镥-177医用同位素成功出堆,全球制药巨头诺华集团的原材料就来源于此,将生产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性药物。“好比建成了国产医用同位素集散地。”秦山核电副总工程师李世生打趣道。

眼下,海盐正加紧布局同位素产业,目前已引进放射性同位素、核药研发生产等项目23个,总投资超80亿元,力争到2030年培育总规模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填补国内核药领域空白。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来了!2025嘉兴马拉松12月28日启动报名
警用无人机又立功 找回走失14小时的老人
海盐市民街头捡到2岁宝宝,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