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这十年是浙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速度最快、国际电力合作领域最广的十年。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1984年始创于浙江,作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创立40年来,正泰坚持实业发展、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数智化、碳中和解决方案,锚定战略机遇,推进国际合作,为新时代浙江能源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正泰园区
绿色“智”造,铺就新能源发展“新质”底色
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世界性难题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格局优化成为必然。“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多年来,正泰坚持立足实业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聚焦能源电力行业与绿色节能领域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致力于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让能源更安全、绿色、便捷、高效。正泰不断深化“一云两网”战略,将“正泰云”作为智慧科技和数据应用载体,率先构建能源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持续打造“绿源、智网、降荷、新储”能源物联新生态,强化电力能源与综合能效平台能力,积极布局氢能、石墨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正泰打造全球首家光伏“互联网+透明工厂”
在探索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正泰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引领光伏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新能”)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也是业内最早实现n型TOPCon组件量产的企业之一。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业物联网”是正泰“一云两网”中的关键所在,正泰新能海宁基地正是该应用的一个缩影。凭借互联网大数据及信息化技术等优势,正泰新能打造了一个高端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工厂,这也是全球首家“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其在高度自动化生产和检测设备的基础上,融入AI智能制造元素,实现高科技与高生产效率的双重优势。依托40年的制造积累,正泰新能正不断升级光伏产业制造体系,赋能新能源业务发展。当前,正泰新能以TOPCon 4.0电池技术为核心,不断迭代升级,生产出具有高功率、高效率的太阳能组件产品,光电转换效率在行业前列。
智能制造,亦不忘绿色低碳发展。如何逐“绿”而行?正泰率先在浙江海宁尖山新区开展了“风光储充氢”智能微电网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结合园区实际用能需求,正泰新能海宁基地打造53M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搭配BIPV停车棚、光伏飘带连廊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和风力发电站,实现绿色发电。光照非常充足时,停车棚每天可发电150-170度,能够满足5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同时,在园区内搭配建设冷热电三联供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让清洁能源深入制造基地,结合供能侧与用能侧,这是正泰助力建设低碳绿色园区,推进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创新“光伏+”,打造一站式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自2006年进入新能源行业,正泰历经十余年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代表企业之一。
目前,正泰在全球累计投建近800座光伏电站,为政府、工商业、家庭等各类用户提供一站式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在新能源电站运维领域,正泰全球运维总量超过50GW,提供绿色能源资产管理服务,实现绿色数智化全生命周期运维。
依托产业优势,正泰结合治沙、护林、护坡、治水等生态理念,推出“光伏+”环境治理模式。从沙光、农光到“海涂改造+渔光互补”项目,正泰将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温州泰瀚550MW海上光伏电站
因地制宜“光伏+”治理,实现“沧海变桑田”。正泰在温州开发区投建当时亚洲最大5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6.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3.5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4.8万吨每年,有效助力温州市能源结构优化。在乐清4500亩滩涂盐碱地上建成150MW“农光互补”电站,年发电量达到1.7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万吨。同时,将“滩涂围垦地+五水共治”泥浆消纳场建设成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发展为工业旅游、科普与农业观光地,使其焕发巨大生态价值。
通过“光伏+”农牧业养殖、沙漠荒坡治理等模式,正泰将光伏电站与现代化农业和生态治理有机融合,实现立体化生态发展。正泰江山200MW林农光互补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年均发电量2亿度。通过“光伏+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开辟农民收入新渠道,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
浙江衢州龙游芝溪家园户用光伏项目
作为我国最早规模化布局户用光伏产业的企业之一,正泰积极探索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业务,助力用户端能源结构优化。目前,正泰户用光伏服务终端用户已突破150万户,每年可为每个农户家庭增收1000-3000元,带动农村近20万人就业,让农户真正成为绿电的使用者、生产者、受益者,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零碳乡村建设。
能源出海,推进“全球区域本土化”战略
近年来,正泰积极践行“地瓜经济”理论和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快推进“全球区域本土化”战略布局,凭借智能电气与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势,持续开展国际能源领域合作,助力全球电力新能源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更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本土化产业链,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
正泰乌干达仪表工厂
以智能电表本土工厂为例,2022年11月,正泰首个海外仪表工厂——正泰乌干达仪表工厂开业。建立以来,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实现本土化制造,员工本土化率高达89%,为乌干达工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8月,正泰肯尼亚仪表工厂开业,意味着正泰在非洲将进一步实现扩大智能电表产能,助力东非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本土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正泰业务已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80%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北非等全球研发中心以及6大国际营销区域,国内外制造基地28家、国际物流中心超20家、经销商超2300家。
正泰埃及本班太阳能公园165MW光伏EPC项目
在数智化、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下,全球电气行业需求快速变化,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对此,正泰积极应变,把握低碳变革机遇,建立了一套从产品研发到供应链配套的敏捷体系。推出“国际蓝海行动”,在主要市场与当地伙伴深度融合,赋能共赢,以本土设计、本土集成的供应链创新方式快速建立新业务能力。“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正泰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外销,而是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全方位的国际化。”正泰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正泰将进一步加强全球区域本土化布局,通过海外总部、海外‘蓝海行动’、海外供应链、海外研发平台等多层次本土化经营策略,更精准地理解海外市场需求,更多地开发海外市场的本土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