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网约车如何“除臭”?

    潮新闻 评论员 逯海涛2024-12-24 12:07全网传播量143.6万
    00:00
    00:00

    图源:视觉中国

    “就像随机钻进一位司机师傅的被窝”,进入冬季以来,一些乘客发现,乘坐网约车时打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了。近期正在上映的某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快车太臭,除非女司机”,又一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12月23日深夜,滴滴出行发布公告对此致歉,并表示正通过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等方法,进行“异味车”治理。

    网友们所谓的“臭车”,指的是车内有明显异味或臭味的出租车或网约车。尤其是在大冬天,开窗冷,关窗臭,那体验感真的是一言难尽。此时滴滴出行出手治理“异味车”,是对广大乘客呼声的回应,相信对提升大家的乘车体验有些帮助。

    在这些措施里,关注度最高的可以说是已经在全国上线的“拉黑异味车”功能。如果用户在乘车过程中遇到不好的体验,“拉黑”后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不乘坐该车辆”。此举对乘客“避开”臭车是最直接有效的。除此之外,平台也会提醒司机单单开窗通风、注意保持车内卫生,邀请用户评价等。

    一揽子防“臭”举措不少,但要真正去除网约车上的臭味,还要对这“臭味”背后网约车的生存境遇多一些深层次的理解。

    冬天的网约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臭车?一方面臭味来自车内以塑料、皮革为原材料构成的零部件,另一方面和司乘人员密切相关。部分网约车司机不够注重车内卫生,甚至存在车内抽烟等行为。为了节省成本,不少司机没有及时更换空调滤芯、清理车载空调等。

    此外,也要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近年来,大量人员涌入网约车行业,不少城市网约车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导致网约车快车车费相对便宜,但平台抽佣力度日益加大,网约车快车司机收入遭到两头挤压。一些司机反映,公司加平台抽成比例甚至高达30%,昔日传统出租车被吐槽份子钱过高时也没有达到如此吓人比例。为了多赚钱,一天连轴转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的司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吃喝、休息都在车上,长时间封闭在车内,各种味道由此杂糅在一起。夏天还好,可以经常开窗通风,冬天的时候门窗紧闭,司机自己在车里呆久了,反而闻不出来。这就造成了冬天打到臭车的概率增高。

    所以,深入看网约车发臭这个问题,它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网约车行业竞争加剧、大量人员涌入后司机素质良莠不齐、司机压缩养护成本以及平台大幅抽成却不注重管理等问题。

    当然,有些气味并不全是司机造成的。一些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吃喝东西不说,还会乱扔垃圾、乱掉残渣,这些也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滴落的奶茶渍,散落的面包屑,都可能为车内异味贡献一份力。

    因此,给网约车除臭,需要赋予乘客拉黑臭车的权利,但是还要有更多“招”。

    首先,平台要有硬招。

    平台存在的价值不能只是高比例提成收钱,却置自身管理服务功能于不顾。“一键拉黑”功能对乘客端来说确有必要,同时平台还要主动作为,对于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探索暂停服务、培训学习等制约手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另外,平台还应加大服务力度,承担起自身责任,建立更多“网约车之家”,为司机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在这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也可以提供助力。这不仅可以改善司机的休息环境,还有助于减少他们在车内睡觉、吸烟等不利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行为。

    同时,平台应科学设定抽成比例,按照法律相关规定保障网约车司机最低收入和划定最长工作时间,维护好网约车从业者合法权益。

    其次,司机要有自觉。保持基本卫生,应该说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也不需多高的成本。竞争激烈,不是放任脏乱差的原因,网约车“发臭”的口碑反而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导致收益与服务走向恶性循环。另外,乘客也要相应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准,共同维护车内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