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20元葱香味的”“我要桂花味的”……12月21日,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高升村文化礼堂的广场上来自玉环的酥呈记的摊位上,挤满争相购买台州名小吃——油爽的市民。老板程巧在初冬的冷风中忙得满头大汗。这是“第二届台州味过大年”活动现场一幕。
美丽富饶的高升村是此次活动的首发站,接下来直至春节前,活动将巡游台州各县(市、区),邀请人们感受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台州年。据悉,活动期间还将发放一批文旅消费券,用于市集消费。“糯叽叽”“鲜嗒嗒”“甜蜜蜜”的台州味,等你来品。
知年俗|“台州味过大年”开启,年味浓浓
今年,恰逢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台州联动各市县,以春节文化为纽带、台州“味道”为主线,融合美食美景、文艺赋美等元素,设置了传统演艺、非遗体验、美食集市、文化展览等多个板块,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展现了新年文化的魅力,打造了一个充满欢乐、惊喜与文化内涵的节日庆典。
作为今年“台州味过大年”活动首站的东道主,路桥区文广旅体局副书记、副局长管海萍表示,一直以来,路桥以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为着力点,持续强化文旅资源整合、推动文旅活动升级、深化文旅产业创新,文旅事业发展有声有色。尤其是今年以来,路桥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同比增速稳居全市第一,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推动路桥文旅多维度“出圈”“长红”。此次在高升村举行的首场活动紧扣“台州味”主题,策划推出新春年货大集、萌宠闹新春互动、新春“百福”书法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台州独特的年俗文化。
启动仪式上,路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金清镇共同为文艺轻骑兵代表、旅游宣传官代表、优秀青年创客等传承分享台州文化的优秀达人们,颁发了金清主理人联盟入驻授聘书。同时,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卜华胜也为媒体代表、自媒体博主等颁发了台州年俗体验官聘书。为回馈广大市民与游客的热情参与,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共同分享来自台州的年味盛宴,台州市县镇三级合作,于12月21日-22日陆续发放了5万元线下消费券。
品年味|“舌尖上的台州味”人气旺,热气腾腾现场人气火爆的酥呈记是近十余年来深受台州市民认可的传统小吃品牌之一。其售卖的油爽、花生糖、文旦酥等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既有老板程巧奶奶的古法传授,也有结合现代糕点制作的创新之道。
类似“台州味过大年”这样的展示市集,程巧今年已经跟着台州文旅部门参加了五六十场,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乡间,在他看来,都是宣传台州美食味道和推广自身品牌的好渠道,“台州大部分的美食都是‘酒香巷子深’。现在政府搭好了台子,让我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
现场,同样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还有来自椒江的食补堂摊位,姜母鸭、小肠卷、状元糕、开盖即食的炖汤……“台州很多美食都是‘一烫顶三鲜’,尤其在这样的低温天气,要足够热才能温暖人的舌尖和心间。”食补堂负责人告诉记者。
“杨梅汁、杨梅酒、腊肉、仙居鸡、酱鸭……”神仙大农椒江地区相关负责人在自家摊位吆喝,“我们带来的产品虽然不是热气腾腾的,但很有仙居特色。”他说,希望能借着这样的活动,为带动农品增值、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
寻年趣|传统技艺与创新理念相融合,活力满满“嘿呦!嘿呦!”在市集西北角,来自临海厨娘小吃的三位师傅,正为围观群众表演传统年糕制作。经过一搡一翻的数次锤打,糕团被捣的油光可鉴,再反复揉搓约十分钟,才能做好一条年糕。
“超好吃!”早已垂涎欲滴的小学生麦麦学着大人模样蘸上一点红糖,迫不及待地放入口中咀嚼起来,随后,满足地竖起大拇指。麦麦妈妈陈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传统技艺,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比照本宣科有用的多。”
厨娘小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捣年糕需要经过掺米、浸泡、磨粉、蒸粉、打糕、压糕印等多个环节,“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一辈感受传统技艺和文化的魅力。”
活动当天,路桥区诗词楹联协会理事赵鸿达将150多幅春联和福字赠予现场市民。排队领取墨宝的郑女士说:“书法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值得传承与推广。”
主办方还在现场设置了手作、捞金鱼、围炉煮茶、非遗漆扇等特色点位,并联合文创团队打造了非遗文创快闪摊位,融合台州特色美食、咖啡、中式奶茶以及多款非遗文创产品一并进行了展示。台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台州味过大年”系列活动,市民游客能感受到来自台州的浓浓年味,让大家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也让更多人走进台州、了解台州、爱上台州。
(供图 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