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圈永远不缺新话题。继去年“白人饭”成功打入城市白领群体之后,今年,“白人饭”的细分姐妹——酸奶碗,再次成为生活方式领域的焦点选手。
这一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酸奶碗,最大的特色就是“干巴”,又叫“干巴酸奶”“干噎酸奶”,被称为酸奶界的“石膏单品”。这种质地浓稠,口感类似雪糕的特殊酸奶,因高蛋白、低热量被不少人追捧。不少网友感慨“吃一口,脖子伸出二里地”“一吃一个不吱声”“吃出天鹅颈”。还有网友喊话“这么干,到底是谁在吃”“年货就应该买这个,给多嘴的亲戚”。
随着这款酸奶的火爆,有人开始尝试自己制作冷萃酸奶,然而其制作过程隐藏着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人吃完自制的“干巴酸奶”,呕吐不止,甚至还住院了。
越干噎越上头 “干巴酸奶”火爆电商平台
在社交媒体上,你总会刷到这样的视频:ins风的漂亮餐盘与彩色的过滤酸奶碰撞,发出“砰”的一声。甜品勺子将酸奶轻轻碾开,酸奶被碾压发出破裂又粘连的声音。在碗底铺平的酸奶小山上,铺上燕麦或玉米片,点缀蓝莓、树莓等低糖浆果。最后在酸奶中间戳一个你喜欢的巧克力或者威化饼干,一个颜值上乘、点赞动辄过万的“干巴酸奶”就做好了。在小红书,“干巴酸奶碗”笔记超过1万+,“干巴酸奶碗”店铺推荐有超23万+笔记;在抖音,“干巴酸奶”话题播放量超过3.0亿次。
网络上爆火的“干巴酸奶”其实叫希腊冷萃酸奶。这种酸奶不同于常见的酸奶,是用普通酸奶进行过滤,乳清分离时间越久,滤出的乳清越多,就能做出越干巴如石膏的“酸奶饼子”。最初,类似的酸奶碗只是在减脂健身人士中流行,低脂且促进肠道消化是它最大的特点。而当下,酸奶碗成了一种新的流量符号,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对健康极度迷恋的生活方式样板。
在一众网友的簇拥下,兴起了“干巴酸奶”热。各大商家也加大在社交平台和直播间投放力度。“肉眼可见的干巴程度,直接吃像生啃奶砖一样……”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乐纯酸奶以“干噎”作为其酸奶新卖点。据乐纯品牌直播间主播介绍,此前品牌主要售卖的是流动性较强的酸奶,“升级后酸奶质地是醇厚的,挂勺不掉,倒立不撒,需要挖着吃,我个人感觉是糊嗓子的口感。”
在电商平台,记者以关键词“干噎酸奶”和“干巴酸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不少店铺正在售卖这款网红酸奶,有的甚至直接在商品名中标注“脖子变长”“石膏”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调查发现,这些酸奶口味丰富,形态多样,一罐100g的酸奶价格约在10-20元之间,还可以直接购买7种口味的拼盒,240g大约在25-35元之间。多家店铺销量上万,其中一家“天天特卖工厂”显示热销超7万件。
上述店铺商品详情页介绍称干噎酸奶黏稠度介于普通酸奶和奶酪之间。据网友描述,干噎酸奶嚼起来的口感不同于以往的冰激凌,而更像是酸奶做的苏式糕点。在商品问答区,部分网友甚至直接留言询问:“够干巴吗,吃了可以把脖子伸到屋外吗?”
点开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记者发现这样一份酸奶碗的外卖价格至少要35元。但制作酸奶碗其实特别简单,一个酸奶碗仅需拿盘子、倒酸奶、铺麦片、倒坚果、放水果、点缀饼干巧克力等步骤,五分钟就能搞定一顿漂亮的减脂餐。
自制“干巴酸奶” 小心存在健康隐患
“干巴酸奶”虽好吃,但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今年12月,在河南郑州,市民侯女士在家自制干噎酸奶,结果吃完后呕吐不止,被诊断为细菌超标。
据媒体报道,侯女士表示,当时自己买了干噎酸奶,因不够吃,就打算自己做一点,然后把酸奶放进了冰箱,用洗脸巾包裹着,因为洗脸巾有一定的吸水效果,符合做干噎酸奶的要求。但冰箱里还有其他东西,导致食材串味,没想到自己吃了之后就“中毒”了。
事实上,酸奶过滤看似简单,实则要求较高。“首先,酸奶的发酵要求较高,整个的环境都会影响它的发酵口感和成活率,若环境中有油脂等物品,发酵可能不会成功。”在杭州经营了一家轻食店的张女士表示,在过滤酸奶的过程中,要保持冰箱干净状态,避免堆放生肉等容易滋生细菌的物品。同时,过滤也应选择无菌纱布或专业过滤器,实用洗脸巾过滤并不规范。
对此,上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董兴富也表示,由于奶类很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引起不良发酵,所以十分不建议自制酸奶。有些博主、网红分享制作干噎酸奶,会动手过滤酸奶中的乳清。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注意用干净、可接触食品的工具,像“用洗脸巾过滤酸奶”这类操作,就容易有卫生隐患。
“而且,酸奶放进冰箱保存后,一定要尽早食用,谨防过期。”董主任介绍,冰箱本身并不具备灭菌功能,只是在较低的气温环境下多数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繁殖速度减缓,当食物被解冻后,细菌会随之复活并大量繁殖。“一旦细菌随食物进入我们体内,就可能引发呕吐、发烧、腹泻等不适,严重时甚至诱发脓毒血症。”他还提醒广大市民,在挑选“干巴酸奶”时,也尽量挑选品牌,选择资质健全、正规厂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