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乡,冬日的寒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悄然铺开——家家户户的窗台、阳台上挂满了新鲜的香肠。
这,就是桐乡人入冬的仪式感!
在冷风呼呼的日子里,吃上一片热气腾腾的香肠,被油脂浸润的肉块一咀嚼,浓郁香气在嘴里四溢。这一口的含金量,桐乡人太懂了!
在濮院,很少有人知道“李兴才”,但提起胡子哥和他的香肠,几乎无人不晓。
胡子哥的香肠铺位于濮院镇中心集贸市场内。一排排色泽鲜艳、香气扑鼻的香肠,就挂在店门口的架子上。离着几米远,就能闻见肉香味儿。
早上9点多,买菜高峰渐渐过去,香肠铺的生意却依旧火爆,前来灌香肠的顾客络绎不绝。
“我们从这个月10号开始灌香肠,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胡子哥李兴才告诉记者,每年天气冷了,灌香肠的日子也就开始了,平均每天要灌2500斤,冬至前后生意最为红火。
灌香肠绝对是一个技术活,从看天气、选材料,到调口味、晾晒都很有学问。
“灌香肠,用猪腿肉最合适了,筋膜少,而且肥瘦均匀。”在胡子哥看来,香肠好吃,肉质好,最为关键。
说话间,胡子哥的眼神紧紧盯着手中的猪肉,双手不停,熟练地将猪肉去皮、绞碎,随后将调味好的肉倒入全自动灌肠机内,套上猪小肠后,新鲜的香肠就有了。
刚刚做出来的香肠看起来有些乳白色,但只要晾干几天,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香肠的颜色越来越红,表面会形成一层诱人的光泽,肉质也更加紧实有弹性。
灌香肠的天气也是很讲究的。入冬后温度低于15度,天气晴朗,正是制作香肠的最佳时机。
“这时候天气干燥,香肠容易被风干,口感也更加鲜美。”对于自家香肠的味道,胡子哥颇为自信,“每家灌香肠,调料都不相同,千人千味。但我们家有原味、麻辣、广式甜味等多种口味,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他还会在腌制的过程中特地加入自己家乡产的高度玉米酒进行调味,为香肠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馥郁醇厚之感。
胡子哥是四川宜宾人,16年前来到濮院创业,最初与妻子一同卖猪肉,后来辗转兼职做起了香肠。年轻时,胡子哥就曾在重庆的一家香肠加工企业做过学徒,掌握了一手灌肠的绝活。
凭借独特的手艺和配方,胡子哥的香肠赢得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并通过口口相传,逐渐在桐乡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从五六年前就开始在他这里灌香肠了。他做的品质好,而且味道也很符合我家的口味,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灌香肠,准备过年的时候吃。”市民张桂英买了二十多斤猪前腿肉,特意从市区赶来这里“订制”香肠。她告诉记者,无论是和大蒜炒着吃,还是蒸着吃,这一口香肠的味道都非常棒。
在过去,哪家过年时候能灌点香肠,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香肠已经成为桐乡人餐桌上的常见美食。尽管如此,香肠的味道依旧连接着过去,一口唤醒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
阳光、微风、时间赋予了香肠华丽的光泽和独特的鲜香。轻轻取下一截风干好的香肠,烹饪后切成薄片,每一片都蕴含着时光浓缩的咸、鲜、甜、香,以及恰到好处的油润,让人回味无穷。
自然风干的香肠,如同回忆,需要漫长的时光来慢慢发酵。当香肠在口中融化,一种宁静和满足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成为寒冷冬日里,桐乡人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
一串串香肠、一块块腊肉挂起来了,过年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