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最怕什么?没人照顾,照顾不好。为了减轻患者家属住院陪护负担,满足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需求,各地近年来探索推行“无陪护”病房。
“‘无陪护’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不再依赖家属陪护,而是由专业医疗护理员承担,不是无人陪护。”湖州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该市结合实际推出“多元化陪护”服务,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分时段” 等护理服务。
服务是否专业?病患满意吗?推广是否可行?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听取各方声音。
患者家属:陪护费省了100元
“现在每天陪护费用省了100元!真遗憾去年没有这个政策……”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护士站,患者唐琴乐的家属拉住护士长金雪妹的手不住感谢。
家属口中的政策是医疗护理员的专业陪护。去年底,唐琴乐因为左手骨折入院,进行了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今年按照医嘱来拆除内固定。因去年术后住院期间请了一个护工照顾,家属省了不少心力,今年还是想找个护工。
金雪妹告诉家属,今年医院在推多元化陪护的服务,区别于去年的“一对一”,今年有更多选择,费用比“一对一”便宜。如果有意愿,医院可以为其找合适的医疗护理员。得知这一信息,家属二话没说选择了“一对三”的陪护,住进了无陪护病房。
负责陪护的医疗护理员叫杜巧林,今年49岁,干护理工作已是第9个年头。“杜姐照顾人很有一套,喂饭、翻身、更换衣裤、协助大小便等,都是她在做,虽然她一人要照看三个病人,但是一点都没落下。”家属告诉记者,有了专业服务,每天上医院“只用陪不用护”,自己完全可以放心。
医疗护理员:吃住在医院
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身穿墨绿色工作服,58岁的戴春娣麻利地工作着。
她进行“一对一”陪护的病人今年65岁,10月份因脑梗塞住院。“当时入院病情比较严重,右侧肢体瘫痪卧床,公司说我比较有经验,就安排我上岗了。”戴春娣说,当时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过医生康复师评估,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患者能站立借助拐杖能行走。
起初一段时间,戴春娣的任务很艰巨,每日做好生活护理,比如早晚洗漱,一日三餐喂饭,更换衣裤,协助翻身。后期,她还要指导病人自己洗漱、吃饭,协助他进行康复训练。
“金燕护士长告诉我,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人,还要格外关注心理情况,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她说,现在患者住院一个多月,在搀扶下自己可以走路了,自己洗漱、吃饭、上厕所,心情也很好。
说起陪护工作,戴春娣直言自己很习惯,“我是安吉本地人,本地习俗也都知道,和病人都能说到一块儿去。除了采茶期间,平时都吃住在医院,24小时陪护。辛苦确实辛苦,但很充实,两个儿子很都很支持我。”
护士长:多了好帮手
一早,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护士长胡艳到病房后就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查看卧床患者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
她还时不时与一旁的医疗护理员交流,询问所照护的患者夜间睡眠情况、早餐进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等,针对发现的照护问题及时向护理员反馈,同时,还耐心倾听,看护理员有没有照护难点需要帮助解决。
“医疗护理员现在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胡艳介绍,神经内外科病房主要收治脑梗死、帕金森病、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等患者,容易出现颅内出血、脑疝、癫痫大发作等病情变化,同时,神经内外科患者导管较多,照护难度大,对医疗护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医疗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医院和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分层分类的培训。“在公司和医院护理部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科室也需要对他们进行专科培训,最近一次培训在10月初,我们对30多名护理员进行了专科培训,内容包括晨晚间护理要求、体位管理、约束具使用注意事项、误吸防范措施、神经内外科常见症状照护要点及注意事项。”胡艳说,经过两个多月的运作,成效比较明显。护理员掌握了专业的照护技巧,使卧床患者的生活照护质量明显提高。
业内人士:破题才能走远
据湖州市护理质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市已有1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多元化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其中三级医院实现了全覆盖。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试点病房主要集中在骨科、老年科、康复科、神经内外科等科室。”湖州市护理质控中心副主任、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主任韩慧告诉记者,目前已为9704名患者提供服务,其中,“1对1”模式已服务患者7811名,“1对多”模式已服务患者1893名。
湖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主任吕小英讲到:“多元化陪护服务模式的推出,有效减轻了患者住院期间对家庭的影响,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对于这项服务,患者和家属普遍叫好。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举多赢。不少医护在采访中表示,家属陪护减少,呼叫铃减少,病房会非常安静,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家属减少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也会降低。
医疗护理员是提供“多元化陪护”服务的关键,目前15家开展该项目的医疗机构共有医疗护理员534名,均以委托第三方公司的形式招聘,其中持有上岗证书的有403人,约占总数的75.47%。同时,队伍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为了提升医疗护理员业务能力,更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医院和第三方公司达成合作的同时,还加强对医疗护理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考评工作。“我们还组织了业务竞赛,对于业务突出的医疗护理员进行奖励,大大激发了这支队伍的工作热情。”负责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陪护服务的浙江爱加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主管胡美洁介绍。
“当然,岗前培训、岗后考核、质量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参与,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工作量。”采访中,几家医院表示,随着“多元化陪护”病房大范围推广,护理员人才储备、病房调配等都需要破题。
记者在走访时还留意到,当前湖州开设的“多元化陪护”病房的陪护价格相近。业内人士指出,费用虽然比以往外请护工降低了一些,但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轻松负担。若政府加大对困难家庭与群体的补贴力度,出台相关的困难家庭补助政策,这一陪护服务将走得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