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社工罗延燕:“社龄”十余载 打好这份工

潮新闻 记者 王乃召 杭州政法融媒体中心 徐文强 2024-12-19 13:10全网传播量1895
00:00
00:00

近段时间,社工罗延燕忙得不可开交,她的工作室内,放着厚厚一摞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指导修改的批注。

年初从乡镇调到江山市委政法委工作以来,罗延燕就一直打着“多份工”。白天在单位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相关工作,晚上忙着督导社工项目,周末外出授课。

凭借对专业的热爱,10余年来,罗延燕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成长为如今江山乃至衢州社会工作的领头雁。

阴差阳错的“接访”

罗延燕讲,她第一次在职业规划上找到清晰的方向,始于一次“接访”。

“我的事你们到底管不管?再不管我就去省里反映!”2017年的一个中午,罗延燕刚打算休息,一个人高马大的大哥冲进她办公室,说话挺冲。

彼时,罗延燕是江山市凤林镇的一名乡镇干部,那段时间,她刚好被抽调到市治水专班。罗延燕办公室隔壁,就是信访局,当时她意识到:这大哥走错门了。

但罗延燕并没有指出来,而是泡了杯茶,让他坐下慢慢说。“当时觉得可以试着帮帮他。”

你家是哪的?为什么事来?面对她柔声细语的询问,大哥喉咙也响不起来了,把自己跟弟弟因为宅基地起的纷争,原原本本跟她倒了出来。

“我虽然没能力帮他解决问题,但我想通过聆听和关心,总能让他感觉好一些。”看他脸色不是很好,罗延燕就问他是不是肝不太好,劝他要注意保养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

“你这个小姑娘有点意思。”一个小时聊下来,原本一肚子怨气的大哥,笑着走出了办公室。通过这次事件,罗延燕心里种下种子,觉得自己做信访社会工作挺合适。

啥是信访社会工作?

工作中,罗延燕时常接触到因为一个不合理诉求,投诉多个部门的人。运用叙事治疗、寻解视角等社会工作理论,帮他们调整心态、解开“症结”,这就是当时还很“冷门”的信访社会工作。

罗延燕印象最深的,是某村张大爷的案例。20多年前,张大爷离异,女儿判给了前妻,此后再无往来。随着年事渐高,张大爷萌生申领低保的念头,但由于女儿已成年,且有赡养能力,不符合条件,他多次申领都未能成功。张大爷觉得,自己这么困难,镇村干部不给办手续,是在刻意为难他。

介入案件后,罗延燕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罗延燕首先帮张大爷到有关部门咨询低保政策。“诉求得不到满足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导致他心理失衡,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信访上。”罗延燕说,要想办法让张大爷意识到,信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在与罗延燕的沟通中,张大爷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松口:“实在不行,就联系下我女儿?”

去年8月,罗延燕带着张大爷辗转多地,找到了他的女儿。经过沟通,女儿同意履行赡养义务。解决了后顾之忧,张大爷也放下了“办低保”的执念。

这些年,罗延燕运用专业方法,解决了信访疑难个案1000余件,并积极培养矛盾纠纷化解为主的骨干队伍,为上千人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在衢州的社会工作领域,竖起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社会工作者的春天

今年7月,在江山市委社工部的牵头下,“罗延燕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在周家青未来社区成立,她的工作重心,也开始从一线实务向“传帮带”转变。

面对社工人才紧缺的现状,她带头推动社工人才后备力量培养,仅今年就帮助300多人通过了初、中级社工师的考试,1人通过高级笔试。她督导的30余个社会公益创投项目、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市县获奖。

10多年来,罗延燕见证了社会工作成长为一个新兴行业。如今,江山的持证社工从10余人发展到1700多人,一批批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主要载体。

“以前公众对社会工作不了解,社工自己也缺乏职业认同感。”罗延燕说,如今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对社工的职业地位、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都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春天已经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