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唤醒”千年,上虞陶瓷文物修复师马一鸣在全省技能赛中夺魁!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蔚香2024-12-18 07:31全网传播量613
00:00
00:00

日前,2024年浙江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大赛在浙艺职业学院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了众多文物修复大师的比赛中,上虞博物馆选送的“85后”陶瓷文物修复师马一鸣脱颖而出,荣获陶瓷文物修复组第一名。此前,他曾获第三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比赛三等奖,也被授予“浙江金蓝领”。

自幼结缘 对文物修复有着天然的兴趣

“从小时候放学在陶瓷堆里找拼图复原瓶瓶罐罐开始,陶瓷就与我注定缘分匪浅。”当谈起如何结缘文物修复时,他坦言父亲从事文物鉴赏及修复工作,受家庭影响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文物修复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他回忆,小时候放学时常会看到父亲非常专注地在修复物件,好奇心驱使他经常趴在旁边观看。父亲看他兴趣盎然,就会布置一些小任务,如让他在陶瓷堆里寻找碎片,尝试复原一件物品等。这种童年的游戏,成为了他日后走上文物修复之路的启蒙。

后来进入大学,他就读于艺术设计专业,这一学科背景也为他日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在上虞区博物馆就职两年,其间有幸接触到了文物考古,这一经历让他对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杭绍高铁修建期间,途径驿亭镇路段挖掘出很多陶瓷碎片,他参与了大量的陶瓷文物碎片的修复工作,这激发了他对陶瓷文物修复的浓厚兴趣。“这么多碎片,如果能够拼接起来就可以保存,让其展现更多的历史信息。”马一鸣坦言。

而在全国文物普查中,他参与了上虞博物馆文物信息的采集与登记。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大量的文物,尤其是上虞作为青瓷之乡的丰富陶瓷文物资源,激发了他尝试陶瓷文物修复的念头。

如今,他已经从事文物修复二十余年了。他说:“当一个文物放在你面前,等你去抢救,这种责任感会油然而生。看着一件件破损的文物在自己手中重获新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独守匠心 保持历史风貌让文物重现光彩

二十多年来,马一鸣一直与陶瓷文物为伴,他的修复技艺日益精湛。他不仅是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等机构的陶瓷文物修复师,还经常为拍卖会中破损的陶瓷文物进行修复,为这些珍贵的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

“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深厚学识与高度责任感的艺术。”马一鸣说,文物修复行业是个多学科交叉性的行业,涉及化学、物理、工艺美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和艺术修养,确保修复后的文物,不仅恢复了原有的面貌与功能,更要在细节上展现修复师的匠心独运。

“在具体的实践中,文物修复要从分析器物的朝代、形质、釉色、笔画等特征,到拼接整理、粘接、配补、打磨、仿釉、抛光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马一鸣说,尽管修复文物的工作往往耗时长久,有时甚至需要数月才能完成,但也乐在其中。他认为,这是一份始于情怀、敬于历史、终于坚持的职业。

马一鸣的文物修复知识,既得益于父亲的悉心传授,更在于他个人坚持不懈的摸索与实践。他说,文物修复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之旅,要求修复者始终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勇于尝试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马一鸣坚持尊重文物原始状态,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修复后的文物在视觉上仅展现出陶片色泽与纹饰的细微差异,而触感上却能真实还原陶片的光滑度、软硬度和胎质,让每一件文物都能以最接近其原始风貌的状态重获新生。

“我认为文物修复师更像是一名医生对文物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细致疗伤。”马一鸣说,将保持一颗专注的初心,为更多的文物“治病疗伤”,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