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路 北山街道供图
杭州人再熟悉不过的曙光路,有了有新变化。
近期,这条紧邻西湖,全场约2公里的城市主干道启动改造,未来将升级为“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区”。
在街区改造过程中,常年奔忙在这里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率先感受到了变化:工作环境越来越友好了。
“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是曙光路改造提升的重要一环,在街区改造前期规划阶段就已布局。
曙光路沿途不仅有“西湖新十景”之“宝石流霞”和“黄龙吐翠”等自然景观,还分布着小百花越剧场、浙江音乐厅、浙江图书馆、黄龙体育中心、世贸中心、青芝坞、浙大玉泉校区等文体休闲好地方。根据规划,未来将重点提升阅见曙光·文化会客厅(原西湖区文化馆区块)、白沙泉公园、少儿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所在的几个片区,打造集“吃、游、购”于一体的城市漫步生活街区。
“可以预见的是,改造之后的曙光路会越来越繁忙,人流量和客流量都会增加,将会有更多新就业群体在这条街区工作。”北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西湖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的背景下,改造后的曙光路,将成为“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的样板。
曙光路改造效果图 北山街道供图
在曙光路上,北山街道联合西湖区城管局设置了24小时“骑手驿站”。这里提供了手机充电、饭菜加热、饮水休憩、雨具和药品等多项服务。不仅如此,沿街的餐饮商家也纷纷推出了骑手套餐和折扣优惠,让骑手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享受到实惠的美食。上保幸福餐厅的负责人表示:“骑手们的时间紧张,我们的店员都达成了共识,骑手们来用餐可以优先,节约等位时间。”
此外,包括曙光路在内,北山街道在辖区设置了近60个公益茶水点,为骑手们就近解决饮水问题。
新就业群体公益茶水点 潮新闻 马赛洁 摄
“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的打造,并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街区共同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氛围。
今年以来,北山街道以体育场路至曙光路为轴,围绕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联动7个社区、525家底商、9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打造“北集星·星耀曙光”街区党建品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治理共同体。
新就业群体可以在社区餐厅优惠用餐 潮新闻 马赛洁 摄
海王星辰药房免费提供常备药品、杭州联合银行设置爱心零食点……包括公益茶水点、饮水网络、友好小区等关心关爱举措,不少都是由北山街道联合辖区党建联建单位共同落实。
街区党建资源还在持续发挥力量,为新就业群体送去更多关爱。
出行文明科普、健康义诊、免费理发……日前,一场联合街区优质资源发起的“‘新’心相融 全域友好”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暖冬服务活动很是热闹。
接下来,北山街道还将继续实行“组团式进站”服务,由执法中队、人社站提供政策宣讲、劳动用工、就业创业等指导;联合党建联建单位的律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法律维权、心理纾解等服务;依托党群阵地,将公益课程、急救培训等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
打造城市漫步风情街区,也需要新就业群体的共同参与。
在暖心关爱氛围下,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北山街道的志愿者,巡河护河、为独居老人送温暖……小哥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
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潮新闻 马赛洁 摄
奔跑在城市街巷中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引导小哥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北山街道特别成立“北山义哥”队伍,引导小哥们参与到城市管理、治安巡防中来,成为及时发现感应基层治理问题的“触角”。
未来新的曙光路,将更加开放、更加绿色,也更加有人文气息。相信有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参与,这条街区将会景观优美、关爱和谐,成为杭州城市基层治理的又一扇“微观窗口”。
接下来,北山街道计划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扩大合作范围,吸引更多的单位和组织参与到“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的建设中,为骑手们创造一个更加温馨、便利和尊重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