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贯通一二三产业,是助力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双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服务体系。今年初以来,嘉兴充分利用“前海后河”区位优势,通过提高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改善外海进港航道,不断优化物流通道,积极推进“公转水”“散改集”,推动集装箱海河联运迈入发展快车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记者从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获悉,今年1-11月,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800.79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6.65万标箱;嘉兴内河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155.8万吨,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70.6万标箱。
优化物流通道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记者走进位于嘉兴国家高新区的福莱特码头,龙门吊上下起吊,一派繁忙。放眼望去,杭申线航道里船只往来频繁。一艘满载白云石原材料的“中驰002嘉兴”号集装箱船从广西远道而来,抵达福莱特最新改建的多用途码头。只见卸船机、门机等各类大型设备开足马力,生产作业有条不紊。
福莱特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商之一,企业生产经营货物量极大,目前仅秀洲区的生产基地日均流通货物总重量超过5000吨。然而,由于原先码头的5个散货泊位吞吐量不高,无法开展集装箱装卸业务,导致一部分货物只能通过公路运输,物流成本高、倒运损耗大。
近日,在嘉兴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部门的帮助下,总投资6187万元的福莱特码头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交工验收,正式投入试运行。该公司原码头原有5个散货泊位,去年完成2个泊位“散改集”,今年3月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福莱特码头二期改扩建工程主要是扩建了3个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将1个散货泊位改造为多用途泊位,同时在陆域后方完善堆场、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工程新增了180米的岸线使用长度,并将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9.2万标箱,显著增强了码头集装箱的作业效能。”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码头运营管理部副经理范延平告诉记者,目前,福莱特公司码头共有8个500吨级泊位,其中多用途泊位6个、散货泊位2个。
“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运输成本,优化物流通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范延平介绍,以产自广西省的原材料白云石和石灰石为例,它们通过广西内贸的大船运输,到嘉兴乍浦卸船之后,再驳小船到达福莱特码头。此外,部分用于外贸出口的成品玻璃则是通过集装箱运输到乍浦码头,再通过驳船到宁波港,最终这些货物将接装干线船,被安全送达东南亚的客户手中。
福莱特多用途码头启用后,传统以散货运输为主的水运模式,逐步向集装箱运输等新型绿色水运模式发展,不仅实现了原材料远距离运输的便捷度和大运量的常态化运输,还可以将源源不断的集装箱货物以海河联运的方式从嘉兴发往国内外。
港产城融合发展
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从广西到嘉兴,又从嘉兴到东南亚,海河联运将天南海北的货物送到采购商面前。航线和港口,便是大宗货物运输往来的便捷途径。
放眼望去,京杭大运河、杭平申线、湖嘉申线……流经嘉兴的各条航道上,货轮或往来穿梭,旌旗猎猎;或停泊码头,装货卸货,一片繁忙。记者从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初以来,嘉兴持续完善航线布局,新增“乍浦-韩国釜山”“乍浦-新沂”等航线,布局绍兴诸暨、富阳东洲等“散改集”腹地网点,目前开通至6个国家近洋航线、内贸航线13条,海河联运内河班轮航线38条。
在此基础上,嘉兴的港口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外海万吨级码头、海河联运作业区建设全面铺开,独山港区B13B14、海盐海河联运Ⅲ区工程(澉浦作业区)已顺利完工,嘉兴港独山港区B25B26及独山海河联运Ⅱ区内河港池建成投运。
记者了解到,独山港区是嘉兴港最具开发潜力的深水港区,B25、26泊位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海河联运的优势,打通了“外海—内河—企业”的海河联运通道,实现水路运输的无缝对接,有效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环保优势。
如今,一条条航道提升质效,一座座码头连点成线,让嘉兴与周边长三角城市联系更为紧密,贯通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黄金通道”开始发挥出“流金淌银”的效益。
“嘉兴航道网络的不断优化和码头功能的持续升级,极大地扩展了海河联运的辐射范围,‘交通+产业’的模式正有效促进特色产业的集聚,推动港产城融合的深入发展。”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14个国省级开发区(园区)中已有7个建成,且全部依托千吨级航道建设。此外,根据沿线水路运输的实际需求,已布局12个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和21个重大产业平台,充分考虑产业园区沿河企业对大宗散货原材料、产成品等物资对水运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六里桥海河联运物流园项目依托嘉兴港和乍嘉苏线航道,一阶段投入试运营以来,已累计完成散货装卸31.4万吨,首次实现嘉兴港金属矿石陆转水运输。此外,嘉兴已沿桐乡经开区东宗线、平湖乍浦乍嘉苏线、秀洲高新区杭申线、海宁经开区杭平申线等沿航道线形成了连片开发的工业产业集群,其中包括桐昆、新凤鸣等企业引领的新材料产业,以及晶科新能源、福莱特等光伏产业,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