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有“范”丨嘉善最大科创平台 如何用科技引领未来?

潮新闻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 奚嘉瑶 许一楠 通讯员 张文燕 陈浩 李俊元2024-12-12 04:58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无人化中药组分分析及智能筛选平台、第一代污泥绿色炭化智能小型装备、“绿洲炭草”多场景水生态修复草毯、智能控藻机器人、自清洁除冰涂层……在嘉善,一项项“过硬”的未来科技,正在这片“绿洲”中诞生。

2022年2月,浙江大学与嘉兴市、嘉善县政府合作共建了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智慧绿洲”),成为嘉善历史上引进的最大科技创新平台。2022年9月,智慧绿洲祥符荡科创绿谷园区开园启用,关于未来科技的探索,浙大在嘉善打开了一扇“窗”。

智慧绿洲(一期)项目效果图。智慧绿洲供图

2024年12月12日,智慧绿洲(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智慧绿洲数慧云巷园区正式启用。如今,这处无中生有的“绿洲”成长如何?嘉善最大的科创平台,将如何用科技引领未来?嘉善又该如何借势借力谋发展?

一片无中生有的“绿洲”

冬日萧索,霜晴冻叶,嘉善西塘东北处的祥符荡,却更显绿意。

祥符荡创新中心里,充满着绿色发展的活力。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作为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西塘、姚庄两镇被划入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祥符荡创新中心,自此依水而兴,成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一厅三片”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片活力十足的科创湖区之中,智慧绿洲无中生有,作为核心项目,无疑是最耀目的存在。围绕前沿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任务,聚焦“生态+”“绿色+”“智慧+”创新领域,智慧绿洲依托浙江大学绿色发展学科集群,重点打造了兼具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的“8+1”未来实验室体系。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智慧绿洲始终秉持‘边打仗、边学习、边拓展、边完善’的创新创业精神,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核心任务,打造引领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党工委书记林伟连说。

智慧绿洲供图。

智慧绿洲成立两年多来,已初步构建起“高层次人才引领、中坚力量支撑、青年人才蓄力”的人才格局,共汇聚各类人才88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8人,省市级人才30人,自主培育了省级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20余人,形成了“食品与健康、城市与环境、设计与智造、决策与咨询”四大研究板块。

这里,有一群“朴素的创业者”只争朝夕,按“边建设、边科研,边聚人才、边出成果”的要求,向上攀登、向下扎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98项,产出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近20项;完成四批创新成果转化验证项目立项,推进实验室研发成果“从1到10”产业化应用30余个;组建“校内导师+智慧绿洲导师+企业合作导师”的“三导师”导师团队和研究生企业联合创新实践基地,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如今,这片“绿洲”再度扩容。12日开工的智慧绿洲(一期)项目,将建设未来实验室、未来创新园、企业孵化中心、商业配套、酒店、内部道路及滨河绿化及中心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4.54亿元,用地面积486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好风凭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长三角区域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这里蕴藏着中国经济最广阔最深沉的力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长三角各地也纷纷攻坚“硬科技”,共建“智造极”。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挣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祥符荡里千帆竞发。为打造好浙江最具显示度的板块,今年,示范区执委会与两省一市发展改革委、苏州和嘉兴两市政府共同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智慧绿洲(一期)也作为重要项目入选,开工跑出“加速度”。

据悉,智慧绿洲(一期)包括科技研发板块、产业转化板块、高端智库与综合行政板块三部分,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原则稳步建设实施。

一处创新涌动的窗口

在智慧绿洲里,创新是关键词。

17天长成,味腥、色白、质弹,在未来食品实验室中,全球首例细胞培养黄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别无二致。“我们团队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还研制出了细胞培养虹鳟鱼肉。”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团队负责人刘东红说,这项技术对于解决动物蛋白供应有着颠覆性意义,并且也有助于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推广,为食品行业发展开辟新道路。

细胞培养黄鱼肉。智慧绿洲供图

这里,是一处创新涌动的窗口,新技术、新成果屡见不鲜。如今,柔性生产与智能制造正成为食品制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智慧绿洲创新研制出了国内首条具有数字孪生功能的柔性智能食品生产线。它通过单元式布局和阀阵控制技术,将提取、酶解、澄清、灭菌等独立单元柔性组合,可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多条生产工艺路线的自动切换和灵活调整,促进了传统食品生产的深度转型升级,打造了未来食品柔性制造的新模式,其数字孪生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将可为“无人工厂”“黑灯车间”走向现实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一子落,区域发展满盘活。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家门口的“黑科技”照进现实,嘉善百姓最先得益。

智慧绿洲供图。

今年9月,第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登陆,紧邻的嘉善也受到影响,风雨严重威胁到当地老旧民房结构安全。这次台风期间,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的智慧民房运维监测平台发挥了作用,实验室科研人员根据远程监测的数据,及时对超过安全阈值的监测民房发出了告警信息,通过即时现场核查和处理,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悉,该平台是智慧绿洲与陶庄镇的合作项目,是大型结构运维监测技术运用于小型分散的民生项目的新尝试,为守护老旧房屋安全提供了“绿洲方案”。

科技护航,住得更安心了,饮水也更安全了。未来城市(未来水务)实验室研发的智能管道清洗机器人装备开创了超声导波耦合高压气水脉冲的供水管网智能清洁技术,能实现对供水管网内部的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清洁和检测,高效去除老旧小区小管径供水管道中的细菌和水垢,有效提升管网管理水平,保障“最后一公里”配水品质。

智能管道清洗机器人。智慧绿洲供图

为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产力,智慧绿洲还探索构建了“一试点、一中心、一平台、一基金、一园区”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体系,全力打造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点。同时探索组建“产业经纪人”队伍,为实验室提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合作拓展等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和服务。截至10月底,创新成果转化验证中心累计征集项目200余个,举办2届共8场转化验证项目路演,等离子体治疗肿瘤设备、高性能海水淡化膜等12个项目进入转化孵化,为高质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蹚出一条绿洲特色之路。

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指向的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统筹结合,承接好平台科创溢出成果,嘉善与智慧绿洲正携手共进。智慧绿洲拥有的重大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如何实现转化、产业化?正需科产联动,双向赋能。

对此,立足嘉善、面向长三角,智慧绿洲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服务和联合攻关,与华润三九、柳工集团、日善电脑、中扬立库等共建联合研究机构20余家,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00余项,签约经费超2亿元,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布局紧密的科创联合体,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要催生新质生产力,就要加速科研成果从“样品到展品”“产品到商品”的落地转化。今年2月,智慧绿洲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联合研究平台——创新递送技术联合研究院,这是智慧绿洲首个与央企共建的联合研究院,也成为嘉善首个。在联合研究院的支持下,科研团队与华润医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华润紫竹药业合作研发的2.2类新药ZP036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默示许可,获准开展临床研究。“ZP036将为治疗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等领域疾病提供新方案,有望打破现有该类进口药品的市场主导地位,改变现有市场格局,推动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联合研究院院长刘祥瑞表示。

智慧绿洲供图。

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就得抢占产业新赛道。为加强实验室科技创新,更高效、更接地气地开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以及实现成果转化的迅速、就地转化,未来环境实验室正在着力打造嘉善智慧绿洲环保产业集群项目,拓展加强与政企研院的链接,通过聚“链”成“群”、连“点”成“网”,构建研转产一体的良性互动的实验室生态,着力打造嘉善浙大环保集团总部基地项目产业集群,拓展加强与政企研院的链接,通过聚“链”成“群”、连“点”成“网”,构建研转产一体的良性互动的实验室生态。建成后预计在园企业超20家,年产值超20亿元,可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本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具有未来发展优势的环保产业生态圈。

此外,智慧绿洲依托实验室核心技术研究,探索新产业集群培育。在嘉善示范区管委会支持下,目前,未来环境实验室已孵化或拟孵化企业8家;已导入企业8家,引育至美环境、水泽盛业落地;不久还有10家企业落地,未来绿色环保产业集群初露端倪。

与时代要求、地方需求同频共振,智慧绿洲还与嘉善县发改委、姚庄镇、罗星街道、陶庄镇、西塘镇等部门、街镇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一项项合作探索结出硕果。智慧绿洲会同嘉善县经信局与庆元县5家企业就药食同源中药健康产品、香菇酶解、甜桔柚品牌视觉设计等项目达成合作;与罗星街道共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创新园;联合示范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管局,推动未来食品实验室与21家县内食品生产企业签约合作,建立嘉善食品行业院企创新共同体;在大云镇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项目;与干窑镇就富硒大米、米酒等深加工项目进行对接……

今日绿洲,随处都能感受到活跃的创造,随时都能看到新的变化和进步。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说:“面向未来,智慧绿洲将继续遵循‘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支持学校发展’的导向,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携手创新的平台,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转化,坚持‘凝方向、探机制、聚队伍、造平台、强产业’,努力在科研创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各项事业上再攀高峰、再建新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