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五进”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泾阳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及各级相关部门领导、涉茶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深入学习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等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茶文化“五进”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如何深入推进这项茶文化推广普及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发挥中华茶文化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助推茶产业、茶科技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经验交流会现场
如何推进茶文化“五进”工作
泾阳县以茶会客,强势宣传茯茶文化。全县各级单位以茯茶为接待用茶,在办公区域设置饮用点,让干部和来访客人深入了解泾阳茯茶,成为其宣传大使;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组织评选省茶文化终身贡献奖,为陕西茶文化树立榜样。著名茶文化教育专家林治、大唐文化领军人丁文等专家先后获评,推出一批茶文化著作,为挖掘陕茶文化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充分发挥少儿茶艺专委会和女子茶修专委会的作用,为莘莘学子开启了解传统文化的新窗口。通过走进各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讲授茶文化知识,为学生们埋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会议现场来自山东、四川、广西、浙江、甘肃等地的代表交流了茶文化“五进”工作的经验做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茶文化“五进”工作的深入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为何要坚持推广茶文化“五进”
茶文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从小处看能影响一个人,而往大处看可能影响一代人。“传播茶文化,我是全家总动员。”茶文化传播大使王霏说,她的亲弟弟8岁开始习茶、女儿4岁起跟她出国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我先生十几年来支持我的工作,学习茶文化,现在成了国家高级评茶技师。目前我还培育了一支近70人的师徒制队伍,共同传播茶文化,传承茶艺术,传递茶薪火。”又比如,在浙江杭州,有一个坚守了47年的“最美凉茶摊”,这些年来,在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的带领下,50家单位2000余人参加奉茶志愿活动,服务人次超3万人,彰显了茶文化中的仁爱和分享精神。再比如,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积极开展中国茶“世界语”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走进国际学校,为国外师生讲授中国茶文化。一个人、一节课、一个凉茶摊、一次暖心服务……在一个个小的支点里,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跨越年龄、跨越国界,在人与人之间流淌、传播。
2014 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浙江提出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工作要求,2016 年又在总结浙江各地茶文化普及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加茶文化“进家庭”的新内容,形成大力推进茶文化 “五进”的工作格局。十年来,通过推广茶文化“五进”工作,各地茶研会、茶行业协会、茶企、学校等,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自身条件,积极探索、投身实践,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和新式做法,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融入社会,走进百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杭州市委原副书记张仲灿讲话
“一个人会喝茶,首先要知茶、懂茶、爱茶,然后才会泡茶、品茶。实践表明,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已经基本涵盖了茶的主要消费群体和茶文化的基本受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杭州市委原副书记张仲灿说,在茶文化“五进”工作推广过程中,各单位组织立足自身,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动各方,着力推进以点带面;创新载体,积极拓展传播渠道,为助推我国茶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十年,成果颇丰。下一个十年又该如何继续前行?张仲灿指出,这项工作,有三点必须坚持:一是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导,坚定不移做“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等关于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忠实维护者、积极宣传者、用心研究者、赤诚践行者、全力推动者。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茶文化“五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要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开展茶文化“五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在传承中不断蝶变。茶文化“五进”工作在守正的基础上,要“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这样才能“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国茶文化,取其精华,不断蝶变。
(本文图源主办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